TCL接受国际化考验 为了达到国际化的目标,TCL集团冒了整合失败的风险。但其实阿尔卡特帮不上多少忙,TCL集团还要独力承担
□李明顺
阵痛开始了
 西进欧美、大步前进的TCL集团仍然逃不过经受阵痛这一关。最敏锐的资本市场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现了这一点。从4月26日TCL集团(000100)宣布并购阿尔卡特全球手机部门之后,该公司股价一直呈跌落之势。在五一节长假股市停盘前的最后两个交易日4月29日和30日,TCL集团股价又分别下挫了2.28%和1.46%。一些媒体甚至惊呼这是“机构抛售TCL集团的新一轮热潮”。 应该说明,TCL集团在4月29日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今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09元,去年同期则为0.1元。抛开TCL集团所持TCL移动业务权益增加的这部分收益,TCL集团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长率仅为18%,每股收益与去年相比反而降低。这固然部分导致了股票价格下跌,但不容置疑的是,再次施行海外并购仍不可避免地成为最主要因素。 《华尔街日报》援引了一位香港分析师的看法,称TCL集团与阿尔卡特的交易具有与收购汤姆逊类似的风险。因为“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一直在亏损,在某个阶段,TCL集团将需承担这一亏损”。 TCL集团在这方面应该是有前车之鉴的。2002年10月29日,TCL集团以820万欧元收购亏损的德国施耐德集团后,至今尚未令其扭亏;2004年初,TCL集团又与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进行合资,2003年汤姆逊亏损约1亿欧元,直到今年7月1日TCL集团才将开始重组进程。 这恰恰就是投资者所最不能容忍的风险———尚未对刚并购的企业整合完毕,就又施行新的并购。
国际化的代价 在TCL集团一位内部人士看来,这种风险是TCL国际化所付出的必要代价。 他认为“并购短期不能扭亏是正常的”,“既然TCL国际能在家电业并购汤姆逊的电视机业务,为什么不能买下阿尔卡特手机纳入移动业务?” 以国际化目的考量,除了这一着险棋外TCL集团也没别的路好走。 目前,多数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最欠缺的是品牌、技术和人才。以联想为例,它为了进军国际已准备多年,却为它的技术之痛所困;柳传志至今还在努力寻找着海外业务的掌舵人;在品牌方面,联想集团不但为更换品牌“Legend”为“Lenovo”付出了巨大代价,不久前还宣布了以赞助国际奥委会为契机的品牌推广计划———从风险角度来看,联想为此支付了6500万美元现金以及将近3至5倍的配套的营销成本。 比较起来,TCL集团利用相近的5500万欧元资金却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品牌、技术和企业实体(阿尔卡特的研发人员有近600人),说得上是一桩好买卖。TCL集团高层曾经多次表示,他们已不希望再花费巨额资金去进入日益成熟的欧美市场。TCL海外控股公司总经理安明浚说:“现在再向这个市场(欧美市场)推荐新品牌已为时太晚了。”这位安明浚曾经是TCL集团在2003年4月收购的美国GoVideo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富于经验的安明浚估计,现在向美国市场宣传一个新品牌,每年至少需要花费3亿美元。 在技术方面TCL集团也没亏。阿尔卡特在3G上的研发实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5月10日,阿尔卡特对外宣称,将在未来的4年中向马来西亚投资5300万美元用于3G服务业务。对于TCL集团来说,在3G时代拥有这样的技术伙伴仍具有战略意义。 所以,与其直接利用自身品牌进军欧美市场,不如采取间接手段,执行起来显然更为实用。尽管具有整合风险,但还是值得一试。
TCL独力承担 事实上,跟短期投资者有所不同,产业界关心的更多还是TCL集团的整合能力。目前,TCL面对的是两条战线:一边是2003年还存在8000万欧元亏损的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另一边在熟悉的中国市场上,TCL自己今年尚有1亿部手机的存货。何况TCL集团在2003年年报中已经披露,它的手机业务利润下滑了7.26%。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即使是中国最好的大公司,在分销、服务和市场推广等重要企业功能领域都缺乏国际经验。在不熟悉的全球手机市场上,TCL集团又如何整合与阿尔卡特合资公司的能力? 由于TCL集团此次合资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海外销售网络,对欧美本土市场的判断和适应能力将变得很重要。但TCL集团在这方面的履历并不是很好。2003年初,TCL集团曾打算让荷兰籍经理人汉斯·克劳斯普塔出任施耐德的CEO,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德国媒体就爆出了汉斯·克劳斯普塔遭弃用的新闻。施耐德至今尚未完全扭亏,成为TCL集团国际化的一个阴影。 在这方面,阿尔卡特能帮上多少忙令人怀疑。2003年,阿尔卡特销售手机760万部,TCL手机的销售量则为950万部;阿尔卡特手机的均价仅为870元人民币,低于TCL手机的920元。一款带有照相功能的阿尔卡特彩屏手机,在北京市场上1800元左右就能买到,具有类似功能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价格至少要高出四五百元以上。阿尔卡特手机的铺货量也明显低于同类国际竞争对手。 “拥有芯片级开发能力的阿尔卡特,手机价格这么低,还存在亏损,真是难以想象。”一位手机业资深人士认为,阿尔卡特在国际市场上本身就是一个失意者,TCL集团想借力上位也不会太容易。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姓马的部门经理非常熟悉阿尔卡特的企业文化,他说:“阿尔卡特不缺研发,缺的就是营销。”他透露,阿尔卡特此前在中国的高层基本都是由外国人组成,要么是法国人,要么是澳大利亚人或新西兰人。人事安排影响了阿尔卡特的本土化。 与阿尔卡特签订的协议注定TCL集团只能赢不能输,因为签订的备忘录规定,阿尔卡特在4年后有权向TCL通讯出售其拥有合资公司的全部股权。 换句话说,不管合资公司4年手机经营的好坏,阿尔卡特都可以全身而退。担子落在了TCL集团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