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企业信息化,靠自己还是靠外力
作者:徐小健  文章来源:中国企管网  更新时间:2003/10/4 10:03:36

    谈此话题前,希望大家对“中小企业”有个大致的定位。即什么样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按规模?按营业额?按知名度还是按投资额?另外,信息化实施靠自己还是借助外力,也是一个很难下结论的论题。我想与大家探讨的是:
1) 未来衡量中小企业的指标是什么?
2) 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3)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出路何在?
4) 剩下的由中小企业自己去决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大小不再用传统的指标去衡量,而应看该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的地位和大小来衡量,比方说该企业是全球业务、全国业务,还是地区业务?即按其业务模式和业务量来衡量。一家国际贸易企业只有几间办公室和几十名职员,而且,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但每年的贸易额达几亿美金,她是什么企业? 
    因此说,确定一个企业的大小,首先要明确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联度是多少(供应商、合作伙伴、销售渠道、研究机构等)。 
    内部的信息化都是为了满足外部的需要而设定的。 那么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价值又是什么呢?利润极大化是每个企业所梦寐以求的,而影响利润要素中,如何缩短“时间”(交付能力)和提高“柔性”(利用有限资源)是使客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有效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其他要素的增加都会使成本同步增加,收效较慢。而“时间”和“柔性”所增加的成本则是一次性的。缩短“时间”和提高“柔性”则起到了增倍器的作用,这两点正是信息化所能为我们创造的价值。 
    有一种趋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很多中小企业将面临被兼并或改组。无论是否被肢解,中小企业都要自觉或不自觉的融入大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去。因为大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把供应商和客户全部包涵在他的信息系统中去了。而且还在不断扩大涵盖范围……,比如美国的思科、戴尔,中国的联想、海尔。中小企业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去控制客户了。那么信息化给中小企业的增值空间也是很有限了。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出路,我个人认为:一是租用他人的信息系统,这样减少了信息化的各项投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改造费用企业没有负担,但IT人员的费用和人员保有率仍然困扰着企业。二是外包给专业化服务的信息服务公司,这样即可以减少投入又可以解决IT人员问题,使企业可以大步前进,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根据需要再考虑建自己的信息系统。 
    现在很少有人再请朋友帮忙搬家了。现在更多的企业已经没有企划部、公关部、食堂、幼儿园、车队…… 
    总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该是:一慢、二看、三通过。中小企业需要关心的是信息化如何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即适应市场、把握市场和游离在大企业之间的能力,通过IT的手段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发展和稳定的利润。 
   小孩是在自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不是靠模仿父辈的样子长大的,父辈的精神可以传给后人,而父辈的成长过程是不能被传递的。(徐小健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