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3月8日讯(记者 胡磊 实习生 张帅)曾备受社会各 界关注的山东大宇78亿元项目被“搁置”一事,昨天终于有了皆大欢 喜的结果。山东大宇发动机公司与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签订 股份转让协议,正式并入上海通用公司麾下,这意味着一直奄奄一息 的大宇项目已经起死回生。
 山东大宇之痛 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一直有着汽车大省的梦想。1997年,山东省 与风头正劲的韩国大宇一拍即合,决定建设山东大宇项目。该项目于 1997年4月开工,项目总投资78亿元,中韩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该项目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设立在烟台的一汽大宇汽车发动机 有限公司,总投资金额为57亿元,具备30万套发动机、传动器及部分 铸锻件毛坯的生产能力;另一部分是设立在威海的山东大宇汽车零部 件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金额为21亿元。 根据合同规定,大宇山东项目生产的产品将全部返销韩国大宇汽 车有限公司。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扩张速度太快,又赶上亚洲经济 危机,大宇汽车公司宣告破产,返销合同无法执行,将山东大宇项目 逼上了死路,每年亏损上亿元。 停产意味着中方投入的39亿元巨资打了水漂,数千名职工也将因 此失业。当时惟一的出路就是自己上整车项目。为了挽救大宇项目, 山东省、烟台市在大宇发动机公司旁边,出资组建了烟台整车汽车厂, 自己生产汽车。可由于没有汽车“准生证”,每年只能在省内销售, 年销量只有200多台,根本无法消化大宇项目的生产能力。 上汽通用携手 为了解决大宇问题,山东省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 路,在省政府和烟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上汽集团联手通 用汽车开始重组烟台车身公司,揭开了重组大宇的序幕。 2002年12月20日,烟台造赛欧下线,车身公司重组方案公布,上 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上海通用正式联手收购了烟台车身公司 100%的股权。重组后的新合资公司中,上汽集团、美国通用和上海 通用的股份依次为25%、25%和50%。 此后,上汽和通用收购山东大宇发动机公司的谈判就已经开始。 2003年6月,通用汽车一纸声明————“已经终止与山东大宇的接 触”,让山东大宇面临悬而未决的命运。 昨天,长达一年多的谈判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重组好戏再度上 演。上汽集团、通用公司和上海通用联手收购了大宇发动机的股权, 股份依旧是25%、25%和50%。 今天记者致电上海通用汽车公关部,该公司并没有透露收购的具 体费用等细节。 来自威海大宇零部件公司的消息称,他们正在与上海通用进行密 切接触,商谈重组问题。 重组带来多赢 据了解,烟台大宇发动机项目年产能力高达30万台,如此大的生 产能力将给上海通用提供强力支撑,为其规模提升、产能扩大打下坚 实基础,带来的将是山东省、上汽、通用三方多赢的格局。 对于山东省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税收和解决就业。省经贸委有关 人士告诉记者,重组前,整个项目每年亏损上亿元,通过重组,不仅 能收回大部分投资,每年的税收也高达数亿元。重组山东大宇项目, 使得上汽称霸全国的野心表露无遗。省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专家分析指 出,近年来,上汽与通用多次联手扩张,拿下五菱汽车、金杯汽车, 又入主烟台大宇发动机,实现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乃至东北地区的 扩张,上汽集团的战略进攻蓝图已越来越清晰。 对于美国通用来说,出资山东大宇项目,一方面是为了救大宇,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把大宇项目引入中国,在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 汽车市场奠定霸主地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高级研究员贾新光如此分 析。 山东省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分析,山东大宇项目的起死回生带来的 结果将是多赢的,同时还会加快山东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汽车大省 的地位。 本报记者 胡磊 实习生 张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