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成为受人尊重的对手
作者:苏州大学…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  更新时间:2003/9/15 13:42:20

    丰田诉吉利,在表面上仅是一起普通的诉讼,但是日本的21世纪知识产权战略却让我们不得不再思考一下,这场诉讼背后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
    日本已经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政策,一份题为《企业竞争力和知识产权政策工作小组报告》指出:“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日本制造业工厂里的工人的工资水平相当高。其大约相当中国工人工资的25倍。”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竞争力已经增强很多”。
    善于学习的日本人在研究美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后,决定跟随美国走高技术之路,日本人把“知识产权立国”政策分了分层次:国内做创新研究,而成熟的利润下降的产品生产则采取外包。以管理、授权专利来获得专利使用费,DVD专利使用费就是这个政策的最好注脚。
    但是强调专利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制造领域的利润,跨国公司在国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在专利尚未真正构成利益来源主体的时候,在产业产品上的计较,是很正常的。
    丰田也同样,不会容许有一个逐步强大的对手来和自己的中国孩子抢食吃。丰田要做的,就是利用规则,阻断中国企业的成长,继续在中国培养对其产品忠诚的顾客。不幸的吉利,这一次撞上了日本企业的布局战略。
    丰田诉吉利,在我看来,也勉强可以算是一件好事:至少丰田已经不能忽视吉利的存在。中国企业在制造行业中的生存能力太强了。姑且不论中国企业背上价格战的恶名,日本的一些知识产权研究人员认为,在成熟产品的制造上,日本和中国相比,已经没有比较优势了。
    但是,面对接下来的丰田们的扼杀战略,吉利们准备好了吗,自身的漏洞有没有堵住?中国企业不应该在聚光灯下,因为自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某某行业第一案的主角而乐得作危机公关秀,更多的是要思考自己怎样成为一个真正让别人既畏又敬的对手。
    说实话,当我看到那“保护民族知识产权”的口号时,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只要在中国注册的商标,就都应该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不因为你是中国企业的商标,就可以取得比外国企业商标更优的待遇。是否保护、如何保护法律已经作出规定,法官自然会裁判,法官不会因为“民族的”就会带有极大的爱国热情去判案。倔强的丰田值得尊敬。
    作为中国人,我不想贬损自己国家的汽车工业,我期待着我国的企业能在规则之中成长,学会规避那些不应该有的风险,而不是一违反规则就扯起民族主义的大旗。危机公关就像一个犯错的独舞演员以泪水暂时博得了观众的同情,曲终人散后,苦练内功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才会赢得所有人尊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