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海华 上海报道
与国务院的批复时隔两月,上海百联集团豁免要约收购随即尘埃落定。 2004年10月8日,百联旗下的5家上市公司同时公告:上市公司股权的划转方案已经获得证监会的批准,证监会同意豁免百联的要约收购义务。 8月11日,国务院批准第一百货(600631.SH)、华联商厦(600632.SH)、华联超市(600825.SH)、友谊股份(600827.SH)、物贸中心(600822.SH)5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股权以行政划转的方式移给百联集团。 至此,包括第一医药(600833.SH)和在香港上市的联华超市(0980.HK),百联已经拥有7家上市公司。

2003年4月24日,在上海市政府的主导下,由上海一百集团、上海友谊集团、华联集团和物资集团总公司合并而成的特大型流通产业集团———百联集团正式挂牌,注册资金10个亿。 百联合并首开上海市商业重组序幕,百联也成为国内商业企业的航母。目前百联集团的商业网点已经达到5491个,2003年底的销售额为921亿元,而2004年的销售规模将达到1100亿。 按照2002年底的数据,百联集团的总资产是284亿,净资产为84亿。而记者获悉,目前集团的总资产已经达到340亿。 在百联集团的业务构成中,零售连锁销售额已经占集团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其主要的四大成员企业,联华超市2003年网点总数达2542家,销售额240亿元;华联超市2003年网点总数1325家,销售额180亿元;华联集团吉买盛购物中心2003年网点总数20家,销售额35亿元;华联罗森2003年网点总数144家,销售额3.5亿元。 而市场上更为关心的是,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的吸收合并的结果。 2004年4月8日,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发布吸收合并的预案,华联商厦的资产、负债和权益一并并入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将被注销。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的股票也当即停牌,至今半年有余。 随后的5月28日,吸收合并方案获得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批复;8月8日,获得国资委的同意。 而最后一关就是证监会的核准。10月8日,百联集团的董秘张海波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的吸收合并在近日也将会有个结果。 “但两者合并并不意味着百联集团整体上市。”张海波称。 而根据第一百货的人士介绍,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合并后,将成为一个新的上市公司,按计划新公司的名称将改为“百联股份”。 另外,第一百货董秘于人在接受采访时称,两公司合并后,集团将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整合,目标是消除同业竞争。 5月11日百联董事长张新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百联集团已启动东方商厦的资产置换工作。东方商厦是百联集团旗下优质的商业企业。 市场人士认为,置换工作首先是解决集团内同业竞争的问题。张新生也表示,今后百联集团将充分利用新公司的平台功能,逐步把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而百联的另一家商业企业是联华超市,其已经连续几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联华会不会置换进来,还需要新一届董事会的决定。”于人称。 而百联集团的目标并不仅仅于此。 在记者的采访中,百联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集团的目标是,通过并购的方式,将集团做大做强,百联必须扩大规模,按照市政府的目标,百联要发展全国,连接世界,打造全国一流的流通产业集团。 9月初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百联集团以415亿的营业收入排在第37位。“目前,集团的目标是立足上海,重点是长三角地区,收购兼并周边的省会商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