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济南三年新增60万辆车 治堵难抵车辆增长副作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舜网  更新时间:2014/12/23 23:52:13

  2012年起,济南启动了三年治堵工程,主要干道纷纷拓宽;20多条道路发布禁停令;逆向可变车道、转弯等待区、潮汐车道纷纷现身,连学校操场下都建起人防停车场。

  然而近3年过去了,不少人感觉济南堵车现象并未得到缓解,8月份和12月份高德公司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济南先后上榜“十大拥堵城市”,市民出行平均延迟时间达到15.64分钟。对此,政府官员和交通专家无奈表示“济南年均增车20万辆,三年新增约60万辆车吃掉了省城的治堵成果。” 记者陈晶张金菊

  多措治堵

  建新路土屋路 主要干道竞相拓宽

  道路扩建是解决堵车问题最直接途径,济南市对多条新建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提高路网密度及交通可达性。对连接建设路与阳光新路的建新路,市政部门规划将该路按现状宽16米翻建道路,变成双向四车道,两侧建设5-7米不等的人行道,使之真正意义上连通建设路与阳光新路,分流周边道路车辆。

  随着南部城区的迅速发展,玉函片区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片区两侧的主干道英雄山路、舜耕路常年喊堵,为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市政部门对连接两条道路的土屋路进行了拓宽,翻建道路宽30米,双向四车道,并设置慢行一体通道。此外,备受市民关注的和平路拓宽改造也已经在5月份完工,虽然仍为双向四车道,但建成3米自行车道和2米人行道的慢行一体系统。

  历山路解放路花园路 堵车道路相继禁停

  除了拓宽,两侧禁停机动车也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好办法。历山路是济南首条禁停道路,2012年3月下旬,交警部门在道路南段非机动车入口,设置了11组30厘米的反光隔离桩,阻止机动车进入停放,此后市区各条主干道纷纷发布“禁停令”。

  记者梳理发现,截止到12月份,市区禁停道路已经达到了20多条,其中历山路、纬二路、解放路、明湖西路、明湖北路、花园路、文化西路西段、经八路、经九路、山大北路、和平路、堤口路等全线禁停,济泺路、纬六路已设隔离柱,禁止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经十路、二环东路、英雄山路、泺源大街部分路段实现了禁停。此外,目前正在改造的工业南路,也将全线禁停。

  可变车道转弯等待区 分流神器陆续亮相

  为实现经十路高峰期道路分流,2013年4月8日,济南交警在阳光新路与经十路路口设置了首条可变车道,车道可根据第一排左转车道车辆长度进行自动调整,当排队长度超过200米且等待时间超过10秒钟时,智能可变车道自动变为左转车道; 当排队长度小于70米时,智能可变车道自动变为直行车道。

  截至目前,经十路沿线可变车道已经达到了10余条,经十路环山路路口、经十路历山路路口、经十路千佛山路路口、经十路舜耕路路口、经十路建设路口、经十路纬一路路口等均有设置,且以左转可变车道为主。

  潮汐车道也是济南“分流神器”之一,实际上是可变车道的一种。记者在阳光新路路口看到,交警部门在靠近该路口150米处的地方,利用道路中央绿化带增设了交通分流口,并设置了一块潮汐车道的交通标识,注明该潮汐车道使用时间是早7点到9点。早高峰时段,从阳光新路左转驶上经十路的车道,将由现在的两排变为三排。其他时间段这条车道仍正常用作由北往南直行车道,从而缓解早高峰达到分流目的。

  依然不畅 市民感觉反而越发拥堵

虽然一直在治堵,但在市民眼中,城区拥堵程度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是越发严重。纬六路是城区西部一条南北向的非主干道,但由于连接堤口路与经七路,又有省立医院存在,拥堵情况异常严重,特别是早晚上下班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