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863”何以三顾正昊化纤
作者:张峰 吕文…  文章来源:济南日报  更新时间:2003/8/26 10:21:25
  近日,济南正昊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究申报的“阻燃耐熔滴聚酯纳米复合材料”项目获科技部批准,列入2003年度国家“863”计划。这是该公司继“两个新产品开发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之后,再次入选“863”计划。
    代表国家高新技术研究方向及产业化前景的“863”计划,为何两年之内三顾济南正昊化纤呢?
   “特区”激活科技潜力
    正昊化纤有一个“特区”,公司全体科技人员都是特区内的“公民”,凡是企业的科研项目均在“特区”内享受资金、政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优惠。他们导入了市场运作模式,采取科研项目部制,技术人员竞争上岗,担任项目负责人后对项目研发过程涉及的资金、人员、设备负全责,项目通过鉴定后,按效益情况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
    正昊公司拥有了一大批高科技研发人才,他们建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目前研发人员已达295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占到55%,硕士研究生40余人,拥有高分子材料、化纤、面料研究所,理化测试室,中试基地等六所二室一基地,初步形成了从化纤原料、纺丝织造到面料服饰“一条龙”的研发体系。近期,正昊化纤又申报建立了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形成了系统的研发体系。
   市场定位把准“脉搏”
    国家“863”计划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市场前景好,二是项目能够产业化。正昊化纤的研发定位恰好在市场上与“863”的特性形成了“共振”。该公司把打造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研发中他们讲求项目的前瞻性,突出国际认同的“绿色环保、卫生保健、安全防护”三大产品制造理念。今年以来,已成功开发生产出具有国际水准的导电纤维、海岛纤维,并很快形成产业化;开发生产的阻燃制品、抗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正在不断扩大。近期,正昊化纤正加快聚乳酸产品的研发进度,争取尽早实现产业化,这个项目将使产品能够利用可再生的资源,摆脱石油这一战略性物资的局限,从而为生产、生活开拓更宽的原料领域。
   储备增大科技“内存”
    正昊化纤善于储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科研成果,为企业储备发展的后劲。公司董事长贾罗很形象地比喻:家有存粮,心里不慌。
    他们在科研项目开发上主张超前、在项目应用上讲究时效、在成果储备上力求适度,保持技术、市场、产业化前景始终领先同行“半步”。刚刚入选“863”计划的“阻燃耐熔滴聚酯纳米复合材料”项目,就是在领先业界的前提下率先开发的。现在国内每年需求聚酯涤纶1000万吨,其中60%至70%用于服装业,如果正昊化纤的“863”项目能成功产业化,按10%的市场份额计算,将为正昊化纤增加销售收入60-70亿元。目前,正昊化纤公司有19项发明专利被受理,6项被授权,投入生产后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张峰 通讯员 吕文 何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