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创业投资恢复活力
作者:唐福勇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03/11/22 9:53:55

    “经历了第二季度SARS疫情的冲击之后,中国创业投资的活力迅速恢复,第三季度的投资总量大幅度上扬。”日前,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创业投资调查报告表明,调查中的28家中外创投机构在三季度对30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的投资金额超过上半年的投资金额总量,已知投资金额达到4.86亿美元。分析人员认为,在剔除了个别投资金额的极大值的影响,并综合考虑了其他指标的基础之上,第三季度的投资活力略强于今年第一季度。

    IC制造业拔得头筹

    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认为,仅仅以SARS后商务环境的康复还无法完全解释本季度投资的增长,国际产业转移等行业因素成为驱动增长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本季度最受追捧的四大行业依次是IC(制造业)、传统产业、互联网和通讯/电信。其中最为突出的是IC制造业,尽管融资案例不多,但由于其吸纳巨资的行业特点,其获得的投资额占到总投资额的75.57%。其他三个热门行业获得的投资额分别占总投资额的5.94%、4.37%和4.27%。从投资数量看,通讯/电信行业依然最受关注,共有9个投资案例发生,可以说是风光依旧。这些领域的投资热潮印证了“互联网新生”、“世界加工厂”和“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进而对创业投资的影响。

    投资中心人士认为,中国各个产业巨大的成长空间将为中国创投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本土创投谨小慎微

    外资创投风骚独领

    从调查数字中发现,本季度的投资表现说明,本土创投和外资创投之间的差距似乎正进一步扩大。外资创投在投资数量上虽不占优势,但却贡献了超过总投资额90%的投资量。

    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认为,除了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国内创投环境对本土创投发展的制约更大也是导致这种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外资在投资区域选择上的自由度较高,外资创投对中国市场的参与程度与国内投资环境以及未来的回报水平高度相关,因此,如果中国投资环境有不利因素出现,或投资回报率达不到外资创投的预期,外资创投可能会在全球投资区域上重新选择。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目前的这种外资创投占主导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降低了中国创投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认为,中国创业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在根本上还有待本土创投的真正壮大,当务之急是改善国内创投机构的生态环境。

    退出日趋活跃 股权转让成主流

    第三季度的调查还表明,创投机构的项目退出显得非常活跃,开始走出上半年低迷不振的维谷时期。三季度接受调查的创投机构顺利实现了19个项目退出。从投资退出的方式来看,股权转让成为主流退出方式,数量比例超过了60%。从退出主体来看,本土机构退出数量远远多于外资机构,占总量的80%以上。不过,从已知的退出金额来看,第三季度退出的资金仍然十分有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