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棒冰棍上该印些什么
作者:徐迅雷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03/9/30 9:13:20

    这个秋日的中午,阳光灿烂地扫进来,我们沐浴在一年中最舒适的温度里。忽然女同事冲进我的办公室,她手上拿了一小箱的棒冰,不由分说地颁发给我一根。嘿嘿,小资就是小资,这个时光还吃冰棍。

    我极少吃冰棍,即使在今年史无前例的高温之夏。忍不住端详起来,发现花花绿绿的包装纸上还印着“舔一舔,找大奖”,说的是集满三根印有该牌子名称的棒冰棍,再加上一根印着奖品名的棒冰棍,这样就可以去兑奖,那棒冰棍上印着什么奖品就给你什么奖品。

    我努力把冰棍三下五除二给吃了(好冷!),见到了那根扁扁的木棒棒,上头果然印着该牌子名称的三个字。假如我想“中奖”,得买上多少根这个牌子的冰棍呢?不知道。那么最终可能获得什么奖品呢?按包装纸上的说法,有数码相机、野营望远镜、指南针手表、T恤等等。

    这个事说到这里,本来就没有下文了。可我偏偏最近看到了央视对北京科技周的一个新闻报道,其中有被采访者说到“科技与冰棍”的事,大意是:科技普及这等大事,可以与商业、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德国有冰棍制造商,在冰棍的包装纸上印了不同的科普问题,要找到答案也不难,答案就在那根小棍子上!比如,包装纸上印了这么一个问题:“金鱼是鱼吗?”孩子们好奇啊,急切地想知道,吃了冰棍就明白了,因为里头那根小棍上写着:金鱼不是鱼,是哺乳动物。这样的冰棍大受孩子及家长的欢迎,冰棍卖得好,孩子又长知识,一举两得。

    有资料说,我国是冰棍和冰淇淋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以前,俺们国家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淇淋的食品,叫做冰酪。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教给他;到1533年,法国国王和意大利人结婚以后,制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传入法国……3000多年冰棍史,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荣光,因为现今的冰棍冰淇淋什么的,我看与古代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里头也没什么高科技的成分,倒是德国人的“科普冰棍”给我们上了一堂最好的“科普”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话耳熟能详了,但如何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让科技真的变成第一生产力,还真是一个大问题。9月23日,北京科技周开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张玉台说:实践表明,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存在着两个“不会”:一是不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而自动提高,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变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是不相称的;二是不会随着人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增长而自动提高。(见《人民日报》9月26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我们的科技水平、科学素养、科研环境沾沾自喜。

    最近有两个不大不小的有关科技的消息,不知国人看了心里头的感受如何。其一:我国DVD损失200亿,技术壁垒危害超过反倾销;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39%的出口产品因此受到影响,损失金额达170亿美元(9月15日计算机世界网)。其二:京沪高速铁路计划采用轮轨技术预计花费1300亿元左右,机车车辆将分别由德国、日本、法国等几个竞标国家的企业竞标;世界上高速铁路的3个原创国,德国以磁悬浮技术为主,而日本和法国则以轮轨技术为主(央视经济信息联播9月24日报道)。我要说的是:不要以为在冰棍上印了“舔一舔,找大奖”,能够潜移默化培养吃冰棍孩子的商业推销意识、长大之后能赚大钱;而要明白,知道在冰棍上印科普题目的人,必定会赚走只晓得在冰棍上印“找大奖”的人上亿、上十亿、上百亿的大钱,这是一点都用不着奇怪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