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14时3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 除了业内的一片叫好声之外,也有一批坚定的3G反对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是其中最著名的。 “我的3G手机是鸡肋” 3G发牌,注定要成为2009年通信行业第一件大事。3G从2004年启动,历经5年,终于在2009年向民众走来。“我的3G手机是鸡肋。”董笑(化名)是中国移动TD最早的试用者之一,为了发展客户,中国移动发放了几万部试用3G手机,每部手机有一定额度的补贴。正是因为这个手机每月补贴800元,才让她坚持用这部手机。一位曾试用的专家坦言“用了一个星期就扔一边了”。
手机是不知名的国产机,功能简单,经常找不到3G信号,在北京站甚至还只有2G的信号。更搞笑的是,有时接打电话要不断移动位置,才能接收到信号。 至于3G手机最强大的视频通话功能,董小姐则称只用过一次,因为用3G的人太少。而手机电视则从来没试过。 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3G手机暂时没有问世的情况下,唯一能够看到的3G手机就是中国移动的TD手机。“3G不是一夜之间就成熟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说,全球都是不完善的,这是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无论哪一种制式,都不会取得成功” “3G完全没有必要,跟2G比没有实质性的进步。”阚凯力称,建三张3G网络要花费1.5万亿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要出1000多元,实在是“劳民伤财”。
事实上,关于3G的争论从七八年前开始论证时就没停止过,这也是3G发牌一直拖了5年的原因,持3G无用论的专家也不在少数。 每个运营商都有自己的2G网络和3G网络,一般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通话和数据业务是用哪个网络。阚凯力说,“全世界很多国家发展3G,运营商都是亏损的,因为3G缺乏市场,缺乏应用。” 2007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3G是“屠龙术”,是“马其诺防线”,华而不实,很容易就绕过去了。他说,应该发展4G或者无线宽带来替代3G。“无论哪一种制式,都不会取得成功。”“我等着3G垮台。”阚凯力预测,3G3至5年就维持不下去。 “3G在外国不成功,不代表在中国不能成功。”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说,电信业发展是渐进的,在4G标准没有完全确立的情况下,3G还是主流的模式,3G是不可能被绕过的。 新建3张3G网会不会浪费?杨培芳解释,在3G基站建设方面,可以共建共享,或者一家运营商建,其他运营商有偿共享,这样就可以避免浪费。 如果为了省钱而只建一张网络,那何不回到邮电部门垄断经营?杨培芳说,电信资费下降这么快就是得益于几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据《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