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厂黑幕四部曲
在获取了王斌充分的信任后,记者跟随王斌来到了深圳的地下加工工厂。
其实,这些加工工厂实际上就是简单的民房,基本没什么设备,就是几个工人坐在桌子边组合包装、贴牌,在房间的另一个角落的桌子上还有两台笔记本电脑。“这种地方做厂子最好,可以随时换地方,不易被发现。”王斌告诉记者,这类加工厂基本上每2~3个月就要换一个地方。
别看这只是个简陋的房间,但在这里却有着帮助次品闪存上市的严密生产线。
第一步:分类检测,量身定做方案
“收到货后,先要检测分类。”谈及工厂加工环节,王斌无意多言,简单地总结了一下。按照行业惯例,入厂检测只是第一步,根据闪存芯片的损坏程度来制定相应的包装方案。
记者给王斌描述了一下自己手头次品闪存的大致情况后,王斌思索了一会儿后,给记者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方案。“你这批货都是芯片故障,比较容易处理。”王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购闪存芯片(白片足量) 2GB的12元、4GB的 31元,工厂拆片、贴片、定制程序、装壳环节各5角,加上1元的包装费用,4GB的加工费可以控制在34元左右,加上收购不良品3~5元的成本,这种再加工的“品牌”闪存不足40元!相比同类闪存65元以上的价格,利润空间巨大。
当然,这还只是非常保守的算法,王斌一再表示“量大从优”,还有商谈的余地。另外,再加工时往往会采用打磨过的“黑片”,价格仅为“白片”的一半。如此一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第二步:安全扩容,1GB闪存当2GB卖
硬件处理完毕后,软件上自然也要花些心思,“你不打算扩容吗?就这么老实?” 王斌开始引诱记者做些新的“尝试”,“不想惹麻烦的,被发现了渠道不好做”,记者回答道。“你放心,帮你扩一倍容量而且保证用户不会发现!一个多交5毛钱就行了!”
“只有主控方案支持才能扩容升级,像6208、安国6988等都是我们常用的升级方案,你这批货用的芯邦方案也可以升级,好机会不要错过了”,王斌继续鼓吹他所谓的“安全扩容”。
所谓“安全扩容”,实际上就是将1GB的闪存当2GB的卖,还不被消费者察觉,记者对此非常好奇。
究竟如何实现“安全扩容”呢?“扩容其实就是使用量产工具修改SPD参数,蒙骗系统达到扩充容量的目的,实际上硬件设备并没有改变。”量产化工具本来是为工厂屏蔽芯片坏块、分区及制作引导盘之用,可惜现在被一些不法之徒用于扩容。具体操作很简单,低级格式化之后便可以在软件上填写想要扩充的容量,系统可以自动识别,还可以通过量产化工具更改厂商信息等。
“软件修改当然只是表面功夫,一旦用户存储超过闪存芯片实际容量的文件时就会发生错误,丢失数据甚至损坏闪存。所以现在我们有更先进的方法,让购买者无法察觉。”王斌得意地说道。
“他说的安全扩容应该是在闪存内置了数据压缩软件,原理是在文件传输前进行压缩或解压处理,这样同样的容量的闪存便可以存放更多的文件,量产扩容后也不容易被发现”,对于王斌所谓的“安全扩容”,记者事后找到了纽曼质检环节的一位工程师做了一番了解,“这是现在闪存扩容后普遍采取的伪装手段,压缩比例超过150%,普通用户操作上感觉不明显。”
据记者了解,一些正规厂商也曾推出具有相似技术的增值软件,但并不强制使用,更不会用于扩容伪装。如宇瞻部分产品附赠的ACE压缩软件,压缩比例可达500%。但这种用压缩处理方式进行扩容伪装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除了读写速度受到影响外,一些已经压缩处理过的Rar格式文件、图片文件等难以达到压缩比例,超量存储时会发生错误。
第三步:增值服务,就是装病毒
当记者表示对“安全扩容”不感兴趣时,王斌走出下一步棋。“在跑程序的阶段我们除了保证产品稳定性之外,还可以提供特殊的增值服务”,在“增值服务”四字上王斌故意加重了语气。
一般来说,市面出售的闪存并不是“裸盘”,都会附送一些程序,这些程序是可以根据需求安装的,具有不同的功能,如软件加密、防毒等。增值服务已经成为闪存厂商提高品牌竞争力、增强用户黏度的法宝。王斌也会这么好心吗?
“这些程序一般都为木马病毒留有后门,用户购买后须小心使用。”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与番茄花园等盗版系统预留木马后门的行为类似,缺乏规范的、厂商无利不往。这些所谓的增值软件几乎都夹杂着病毒或木马,而这些病毒又会给王斌这类人带来丰厚的利润。
第四步:包装贴牌,冒充名牌上市
经过上述一系列程序之后,剩下的就是装壳了。一笔4K的单子从样本分析到再加工包装出厂,只需5天左右。对于包装,你可以采用自己的品牌包装,也可以要求包装成名牌产品,对此,王斌老道地给记者推荐:“为了让你的闪存在市场上有不错的销量,我们可以给你装金士顿等国际品牌的外壳,一个壳1元钱。市面上有很多“金士顿”闪存都是出自我们的渠道。”
在地下加工厂里只需要5毛钱,次品闪存就可以摇身一变为名牌闪存
王斌最后还好心地告诉记者,销售时只需要将这种再加工的闪存以低于正品5~7元的价格销售即可,从之前的成本分析来看,再加工的“品牌”闪存留给渠道终端的利润相当丰厚,这也是这类闪存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像王斌这样的次品闪存“二道贩子”在广州、深圳一带非常多见,他们采用的交易方式和在整个环节中扮演的角色也非常灵活。有时他们只是将留出厂的次品闪存转包给加工厂的中间人;有时他们又是直接从厂商那里购买次品,亲自加工,亲自出售到市场;有时,他们又只做加工这一块。而这一切都是根据利润的多少以及市场风险来确定的。这种类似“游击战”的方式让相关部门查处起来非常困难。
内存厂商:次品外流是不可能的
王斌说过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私下处理次品是行业的潜规则。
”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也发现如今市场上的超低价闪存几乎都是将正规厂家流出的次品加工而成的。那么对此厂商是如何解释的,记者走访了部分知名厂商了解情况。厂商的答案却是出奇地一致,都称自己厂不存在次品外流的可能。
在处理次品的问题上,各厂商都加强了监管,并在技术层面采取了相应措施减少次品的发生率。“早些时候业内采购闪存芯片后便立即投入生产,一些问题芯片成品难以退回,只能做报废处理,这个阶段次品率相对较高,也是这种中间人最活跃的时期”,纽曼数码产品中心负责人刘朝贵表示,这是业内普遍的现象,一些贴牌厂商尤为严重。近年来,纽曼进行了调整,芯片入厂后第一道工序就是上测试架检验测试,次品立即返回芯片厂,良品送上加工流水线,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除了在源头把关,在每个环节之后也会及测试,保证次品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我们的成品率在99.5%以上,多数次品也只是虚焊等小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检修等途径处理,不存在流露到外界的可能性”。
方正也在技术上花了一番功夫,“在最易产生次品的装壳环节,采取了超声波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静电干扰,将次品的发生率控制到最低,另外我们还对贴片程序进行了改良”,方正数码产品业务部的相关人士介绍。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次品将越来越少,中间人想从正规厂商这里获得“资源”,是相当困难的,且无利可图。当被问到如果方正内部有人私自处理次品会有什么后果时,小伙子笑着回答,“那他一定完蛋了!”
目前针对“10元内存”泛滥市场的现象,正规厂商也试图推出低价攻势,获取用户,比如台电推出16GB闪存只要199元的活动,其他内存厂商也纷纷推出低价活动,这里也建议用户购买正规厂商的闪存产品,以获得更多权益保障。
解读劣质闪存:你是这样中招的
《电脑报》硬件评测周刊编辑 吴锟
市场上的低价劣质闪存有两种,一种是杂牌或者没品牌的闪存,另一种则是假冒名牌产品的闪存,以牟取暴利。现在我们就以假冒金士顿的劣质闪存为例来看看其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从闪存的结构来讲,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元件就是Flash芯片、控制芯片、晶振和PCB板这四部分。首先,劣质闪存的Flash芯片本身的体质就比较“糟糕”这些劣质闪存芯片的真实容量就非常值得怀疑了。再来看看我们能看得到的地方,芯片通过粗糙的焊接工艺制成的,焊脚粗细不一、Flash芯片上还残留有助焊剂、Flash芯片的上的字模糊不清,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的劣质芯片。光这一点就够让人触目惊心了。
劣质闪存的Flash部分
劣质闪存采用的圆柱形的晶振就是那种普通的随意用手工焊上去的,而品牌内存大部分都是采用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表面组装技术)焊接技术,好处则是可靠性高、抗振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能减少电磁和射频干扰。晶振在电路中主要是提供频率发生,对于电路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闪存出问题就是因为晶振损坏所致。
和好的闪存对比,我们就能发现劣质闪存的“差”是全方位的,就是因为这样能体现出劣质闪存和品牌闪存之间的差距,也就造成了劣质闪存工作不稳定、数据容易丢失的后果。
电脑报观点:闪存行业需要通行质检标准
“不用担心买卖不好做,我们的单子多到做不完!”,在采访中很多二道贩子都这样说道。在记者看来。他们的自信来源于充足的货源和廉价快捷的加工模式。这也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不良品产生并流入到中介人手中。而这笔资源又将被充分利用,再加工成“品牌”闪存……周而复始,闪存行业重演着黑白“无间道”。
其实,次品闪存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如此猖獗,主要还是由如今闪存行业在次品监管环节的缺失所致。如果厂商内部监管严格,内部人员就无法私下处理次品,二道贩子也就无法得到“货源”,这一批批打着“品牌”印记的闪存们也就无从谈起了。单纯的依靠人力管理,对利益驱使下的暗箱操作收效甚微,国内的闪存厂商应当充分借鉴国际厂商的管理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靠制度来形成对行业的规范,从源头遏制。这是保护品牌的需要,更是恢复市场信心的需要。
从另一个角度看,再生“品牌”闪存泛滥也源于闪存行业至今缺乏一套通行的质量检测标准。厂商们各自为政,依靠自己的标准来检测产品质量,必定会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对于成本第一、速度至上的小加工作坊来讲,行业标准的缺失更是为其提供了繁育的土壤。值得庆幸的是,2004年开始起草的移动存储标准草案现已经入报批阶段,实施之日为时不远。也许就在不久之后,二道贩子真的要失业了。
小贴士
A片:三星、现代等厂商,生产出来的晶圆是按容量分等级的,高于93%容量的晶圆被称为A级品,简称A片,原厂封装并提供质保,品牌闪存一般使用此类芯片。
白片:低于93%容量的晶圆被称为Downgrade Flash,不再打上原厂的雷刻标识,由一些小封装厂进行加工。其中相对足量,稳定使用的一般称之为白片。价格一般为A级品的7成至8成。
黑片:代封装芯片中容量严重不足、质量难以保障的为黑片。另外部分不良商家回收废旧闪存芯片,打磨而成的闪存芯片一般也称之为黑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