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丁磊:谁是谁的江湖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internet  更新时间:2008/8/13 9:54:25

  人生是注定要与年少时光重逢的。 
  就像现在,翻检着手头这本名为《我的射雕时代》的书稿,我仿佛又成了那个梦想着仗剑走江湖的少年,用棉被遮住手电筒的微光,将书摊上租来的已经翻得残破不堪的金庸小说,不厌其烦地看过一遍又一遍。大概是在初二吧,我已经读完了金庸的所有小说。在那个时候,我以为我看得懂金庸,以为对金庸作品烂熟于胸便是一种懂得。直到十几年后,看到金庸先生的《月云》,我发现自己竟如同一个浑然忘了招数的剑客,所有的侠骨柔情、风云激荡顿时失了颜色。从我心间悄然流过的,尽是《月云》中朴素悲悯的江南燕子、微雨小船…… 
  曾经2次和金庸吃饭,喝黄酒、吃大闸蟹,笑谈江湖事,然而我依然觉得先生经典的莞尔背后,是"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式的深不可测。一百个人读金庸,便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但要真正读懂先生笔下那些永远也谈论不尽的人物,恐怕要等到四十岁以后。 
   

  金庸先生的十四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要属《天龙八部》。它将豪气干云或者柔情似水都写到了极致。乔峰几乎集合了天底下所有英雄的美德和悲怆,段誉则融合了无数君子的温善与"无为",两相比较,我还是喜欢段誉多一些。这倒不是害怕效法乔峰"掌心一翻,把断箭送进胸膛"的决绝,也不是羡慕段誉与心上人仙福永享的逍遥甜蜜,只是从心里面觉得,一个人若是连苦难都叫人忍俊不禁,一定是个天生的开心果。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大象无形,大巧若拙。段誉被王夫人绑了做花肥的情节与埋伏在散兵坑、与越军对垒的阿甘有一拼。彼时,他们都不知道人生这盒巧克力到底会是什么味道,但两个人喜剧性的坚守却同样叫人笑中有泪。从97年创办网易至今,个中甘苦酸辛,也许旁人难以想象,但即使是在互联网最低潮时期,我也从没想过放弃。在速成秘籍与执着操守之间,我宁愿失去名动天下快意恩仇的机会,也要选择朴实平凡的创业打拼。   
  有英雄汉的粗豪铁胆,就有小女子的似水柔情。在佳人如云的金庸小说里,我喜欢王语嫣比较多一些。她和小龙女一样有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气,只是她比小龙女少了点冷肃,多了些稚气,更何况她心存天下武功,最合适做红袖添香的贤内助。对于感情,我最欣赏《千江有水千江月》里女主人公贞观的一句话,她说,若把心比做井,那么大信是此生惟一能汲出水来的人。在这一点上,王语嫣倒是深合这一层意思,痴恋慕容复时,一颗心只扑在表哥身上,爱上段誉后,满腔柔情又都一并转给了段郎,这种带着点傻气的执着也是我喜欢的。 

  我的家在浙江奉化,小说中很多对江南的描述,都有很深的体会。也许不同的社会环境,那些江湖的豪情却是很少。后来我很少看小说,但是金庸的武侠世界给我的少年时代很多美好回忆。 
  我自己觉得很幸福,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有人把他写下来,四处传播,无论是金庸的江湖还是鲁迅的世界,都给后来去江南的人很多幻想。 

  每个人都有一个江湖梦。对于看着金庸小说长大的一代人来说,那个风云际会的"射雕世界"是永远的梦。所以,才有了那多利用金庸的武侠世界书写当代人体验的妙文,也才有了这本《我的射雕时代》。 
  千百年来,文字的载体一直在变。十多年前的我们,从租来的卷边缺页的书上亲近金庸笔下的侠文化,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又把键盘输入的文本文件重新还原成纸质图书,只不过,我们的点击将变成品读,我们的激赏将滋生出更多反思。 
   
  曾经的时代渐渐远去,我们这些所谓的"网络英雄"也许会成就另一代人的江湖梦。我不知道人生的下一盒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但我为之努力过的一切,却必将历久弥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