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22日讯(记者 卞思杰)格力、美的、海尔、力诺瑞特等家电专卖店,近来在泉城“遍地开花”。记者今天采访了解到,为争取更多主动权,厂家纷纷设法掌控部分渠道,急于摆脱对大卖场的过分依赖,也给泉城市民更多的消费选择。
近年来,家电连锁巨头竞争不断升级,而在降价促销为主要手段的争斗中,“受伤”最重的往往是家电厂家。为掌握销售渠道,众多厂家开始在一级市场跑马圈地。目前,格力、力诺瑞特、桑乐等厂家的专卖店在泉城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告诉记者,其实对于厂家在一级市场开专卖店,业内反对声一直很高。厂家直接开店吃力不讨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既得罪连锁巨头,销售情况又不理想,划不来。业内公认除了格力外,其他的都不算成功。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这些专卖店必须面对的一道坎。济南人购买家电习惯了去三联、国美、苏宁等大卖场,在“货比三家”后选中自己最满意的商品,而在这些专卖店里就没有更多的选择。记者今天在泉城路苏宁店看到,前来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在省电台工作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在大卖场买家电就图个放心,有厂家和商家的双重承诺保证,比在专卖店要省心。另外,在周末或节假日购物,在大卖场里满一定的条件可以得到厂家和商家的双重赠品,比较划算。而在一些专卖店,虽然价格上都一样,但赠品最多只能领到一份。 既然消费者认同的是大卖场,家电企业为何还要在一级市场大规模布点呢?某品牌热水器的济南地区销售经理刘先生认为,与大卖场相比,专卖店模式有着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成本来看,一般来说,进大卖场一个单店的成本费用,可以开出3家专卖店,这样企业能获得的销售收入与大卖场均等,但销售收入中的22%到25%可以作为利润,而大卖场一般要扣下销售额的21%到27%,而且还不算进场费、导购人员费用等其他费用。在和平路,某整体家电专卖店的李先生说,毫无疑问家电在大卖场里走的量大,但家电商也正是利用对终端销售的掌控和强大的分销能力,逐渐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厂家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商家通过各种收费名目挤压上游产业的利润,这就使得家电厂家颇感难受,摆脱对大卖场过分依赖愿望相当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