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信息化为济南教育“强筋壮骨”
作者:王爽  文章来源:济南日报  更新时间:2006/9/4 9:52:41

   本报讯(记者 王爽)“今年,我们通过教育局网络平台将中考成绩向社会全面发布,登录查询达到40多万次。”谈到我市教育信息化现状,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克明说,“今年如果学生、家长还在用拨打声讯电话,或等待学校通知的方式查询中考成绩的话,可以说他们还没有跟上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已经成为全市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政务网络系统的建立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据张克明介绍,我市设立了备案注册的济南教育公众信息网,设置了有针对性的栏目,随时在网上发布最新教育动态,向社会公开教育政务,把教育各项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增加了教育的透明度。
    2001年以来,网站开通了招考信息,把中考招生计划、报名时间安排、考试科目,考点位置等有关工作安排在网上进行公开。据统计,每年中高考期间,网页浏览量均超过10万人次。今年,通过教育局网络平台将中考成绩向社会全面发布,登录查询达到40多万次,较好地发挥了政务信息平台作用。

    培养中小学师生的信息素养,在实现教育信息化中至关重要。截至目前,我市高中、初中已全部建成了微机室,并通过筹措专项资金为100所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微机室,在全省率先消除了计算机教学空白点。自2002年开始,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在中考科目中加入信息技术课考试,电教馆总服务器负责提供试卷下载、收集考生信息、考生试卷及成绩,各考点服务器负责下载试卷、学生考试、评判试卷和上传成绩,这种环境下的考核为全国首创。5年来,全市已有30余万考生参加了信息技术课中考。
    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可谓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一枚重要棋子。2001年,市教育局与市广电局合作建立了济南教育专用城域网(中小学教育信息中心),利用广电宽带网络平台,实现学校向教育网平台(网站)的高速互联。通过“校校通”可以直达我市教育部门和部分中小学网站。
    目前全市独立建制的中小学全部实现了“校校通”,其中80%以上的学校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40%的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实现了较高标准的“校校通”,提前5年实现了教育部提出的“2010年争取使全国90%以上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都能上网”的工作目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