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金融资产的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当今人们的热门话题之一。但理什么财、如何分析计算投资理财关系和不同时期的不同收益率,却是每个普通投资理财者必须弄懂的重要前提。 农行广东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陈先生指出,财务收支状况不同,理财目标也就不一样。但根据目前我国普通家庭的收入情况,每个人的财务状况都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即年初投资额×年收益率+年工资收入-年支出=当年盈余。 我们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当年盈余”这个数字应该是正的,而且是越大越好。每年生成的盈余占年初投资额的比例越大,便越能证明:当年的收入以及工资投入的收益率越高。在这个公式里,最理想和保险的状况就是“年工资收入”等于0时,“当年盈余”仍然不小于零,也就是说无需工作,其投资收入便能保证生活水平不下降。 然而,每个人的支出不同,而且随着每个人的经历状况和年龄的增长、婚育、健康、子女教育等引起的开支和风险系数的加大,都会使这个平衡等式有一个缓冲的地带。也就是说,当年盈余中必须储备有足够的余量来应付日益增大的开支和风险。另外,盈余还应该扣除通货膨胀的部分,否则账面上钱是涨了,但实际购买力却是下降。 民生广州分行首席客户经理刘 棠分析,就短期而言,增加年初投资额、年收益率、年工资收入和压缩年支出都会提高年收益。但从长期来看,只有提高年收益率才是可行并且最有效的方式。一般来说,年工资收入先是会随着由青年步入中年而上涨,但一般到了35岁至40岁就步入顶峰,随后甚至会呈现下降趋势;年支出同样会随着家庭成员增加、对生活要求的提高而上涨。一味地压缩支出同理财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而年收益率一般会随着投资理财经验的增长而提高,这种技能将是终身受益的,它不会像体力劳动那样受身体和年龄的限制。 因此,上面述及的这个公式可修正变成为:年初投资额×(年收益率-通货膨胀指数)+年工资收入-年支出×当年折旧率=当年盈余。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朱桂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