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7月11日讯(记者 吴修安 通讯员 屠艳苹 张作亮)生态省建设巨额资金从哪里来?省环保局有关人士说,我省生态环保建设将走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的新路子,将竞争性行业逐步推向市场;对公益性产业和设施,进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逐步建立起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引导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我省生态省建设短时间内就需要数千亿元的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显然不够。省环保局有关人士说,我省已经制订出台了多项措施,以解决建设资金瓶颈,将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建设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的新路子,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将把竞争性行业逐步推向市场,对公益性产业和设施,实行政府调控下的特许经营制度,进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逐步建立起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机制。对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设施,实行“建管分离、管养分离”。需要由政府补贴的项目,要改革投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省将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为生态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引导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调整政府投资方向和投资形式,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争取用较少的政府资金,调动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生态环境建设资金,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