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科利华逼近“仙股”
作者:刘世辉  文章来源:INTERNET  更新时间:2005/1/5 9:04:24

  科利华网络大厦的正式拍卖究竟会何时举槌依然是个疑问。长城拍卖公司有关人士昨天告诉记者,法院并未通知取消拍卖项目,何时拍卖另行通知。其实,比拍卖结果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科利华是否将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科利华逼近“仙股”

  1999年4月16日,当时如日中天的科利华借壳上市,以1.34亿元的代价取得阿城钢铁(600799)28%股份,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此前,阿城钢铁股价已从5元左右飞涨至约16元。而上市后,科利华借力著名的“5.19行情”再度成为股市明星。2000年2月17日,科利华股价攻克38.72元的历史最高点。当年,科利华创始人宋朝弟登上了《福布斯》评出的中国大陆50富豪排行榜。科利华也被美国《商业周刊》誉为“中国软件业的决定力量”。

  而当时公司由于产品利厚,业绩也确实不错。一位原科利华员工告诉记者,当时某光盘软件产品的售价120元,成本只有几块钱;另一套教师电子备课系统硬件只是一块80G的硬盘,但标价却高达10万元。

  但好景不长,公司因盲目进军互联网以及狂炒《学习的革命》一书而业绩亏损,2002年被戴上了ST的帽子。去年4月23日,公司更是因连续两年亏损而更名为“*ST龙科”。如果2004年度再次亏损,公司将面临直接退市风险。随之而来的是公司股价的轰然倒塌,在去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达到1.23元的历史低点,离所谓的“仙股”仅一步之遥!此时,公司还背负着银行数亿元的债务无法偿还。

  华乐思“借壳”重生

  记者在就拍卖事宜对科利华公司进行采访时发现,公司留下的董秘联系电话一直提示“正在通话中,请稍后再拨”。随后经知情人透露记者才得知,科利华副总裁兼公司董事会秘书的孙斌已经悄然离职,而目前占据科利华网络大厦的公司员工已另起炉灶,成立了一家名为“华乐思”的新公司。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华乐思虽然是由原科利华的一些技术骨干创立,目前有员工约20人,但已与科利华“没有什么关系”。“华乐思正在研发与原来教育软件截然不同的产品,”该人士表示,“新产品仍为教育类产品,将集成软件和硬件。”该人士还表示,并不清楚大厦将被拍卖的有关信息———“其实拍不拍卖跟我们没多少关系了,大不了我们再租办公地点。”

  但据记者了解,华乐思绝非与科利华全无关系。因为目前华乐思还在“继承”销售着科利华的产品,包括教育类软件以及科利华网校。记者拨打科利华网站留下的销售热线电话,一位接电话的女士明确表示,“可以到科利华网络大厦购买科利华教育类软件”。

  而记者拨打科利华·北师大附中网校的报名电话时,另一位女士则表示,只要将报名费寄到科利华网络大厦的公司财务处,即可入学。但她同时表示,“目前网校只能提供答疑服务。”据悉,该网校是科利华当年进军互联网的标志,公司曾表示,要联手全国100所著名中学创办我国最大的远程基础教育航母。但后来,互联网却成了科利华的“滑铁卢”,网校以及后来运作的“购书网”、“中运网”等纷纷折戟沉沙。

  软件“霸主”为生存挣扎

  而关于“华乐思”,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其是科利华为躲避债务而成立的新公司,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新公司是部分科利华员工因被拖欠工资而“自救”的平台。其实,无论主导新公司的是宋朝弟还是科利华的老员工,华乐思似乎都在努力与*ST龙科划清界限。

  今年4月,*ST龙科将公布2004年业绩报表,如果还是亏损,则意味公司将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退市后,股票进入三板交易。而到三板上市的公司通常很难再回到主板市场,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科利华仍在努力寻求公司重组,以便能够“体面的退出”。

  作为当年中国IT教育软件的“霸主”,一个曾自诩“要做中国微软”的企业,科利华如今却不得不为生存而挣扎。在冷冷清清、即将被拍卖抵债的科利华网络大厦,宋朝弟等公司高管据称已数月不曾光临,而剩下的人更是自称与科利华“无关”。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