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7市,行政区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干线,构建完善以济南城区为中心,以70公里为半径周边区域为节点的紧密圈层,以150公里为半径六市为节点的协作圈层,以济南为核心,提升德济泰高铁产业带和淄济聊交通走廊产业带“十”字形主轴,构建北翼德滨、东翼滨淄莱、西南翼聊泰莱三条环形发展轴线,形成“一核两轴三环”增长格局。

由省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调研组”在2010年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曾经专门分析过济南与周边六市的宏观经济联系。比如,济南与六市发生的公路客、货运总量占全市的73%、68.1%,银行结算资金占与全省16市银行结算资金总量的30%;六市与济南的公路货运占六市的13.6%,吸引济南投资占市外投资的11.4%,表明它们之间经济往来较频繁。此外,也有数据表明六市之间的人员流动、生产经营、企业投资等方面联系也较密切。 而在旅游业方面的七市联系也比较明显。据介绍,江北水城——聊城的游客三分之一来自济南,莱芜房干九龙大峡谷的游客一半来自济南,莱芜干脆提出要努力打造济南“后花园”。 而在准备加快发展“经济圈”,一些城市已经根据市情明确了自己的定位。比如德州定位为:省会城市经济圈中产业升级的“接替站”、现代物流的“转运站”、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站”和制造业劳动力的“输送站”。 省调研报告也指出了这个经济圈在发展中还面临的诸多困难,如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力不够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尚未形成等等,虽然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报告认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必将促进这些城市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
围绕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加快构建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利用和建设石济客专、青荣城际、济南至泰安等城际铁路,规划建设以济南、青岛为中心连接周边城市,以及周边城市间相连接的城际铁路网络,实现区域内主要城市间1-1.5小时通达,济南至青岛2小时通达。
省会济南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还有: 济南作为中心城市将适度拓展规模,增强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到2015年,济南市建成区人口将达到400万人。 济南主城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域,建立转变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优化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素质和质量,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重要的创新区域和人口经济密集区。 济南将建设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济南将建设国家信息通信创新园、国家软件基地,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济南将建设太阳能利用设备制造基地。 支持济南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增强区域中心城市金融服务功能。 济南作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重要物流通道、大型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规划布局一批产业集聚、功能集聚、经营集约的现代物流园区。 济南建成国内一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特色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 做强济南泰安曲阜山水圣人旅游区。 济南尽快形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基本框架。 本版稿件采写 记者 李萌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