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9月4日讯 眼下,济南首届“泉水文化周”进行过半,深宅大院、清泉长流的“老城古巷泉水游”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但透过中外来宾交口称赞的繁荣表面,济南的泉水游再次暴露出“势单力薄”的一面。 9月1日下午,记者跟随济南国际旅交会来宾体验了旅游主管部门极力推崇的线路。市民在曲水亭街的泉渠里洗衣服、王府池子里的众多游泳者,这些平时被视为“不雅”的行为却引起了来宾们的极大兴趣。但是,“老城古巷泉
巷泉水游”这些年来一直没能火起来。山东大学旅游系主任王晨光副教授说,济南的老城古巷现在还只停留在低层次的以资源为主导的粗放旅游模式阶段,虽然政府主导部门比较支持,但整个产业状况松散,缺乏企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故而没能形成有竞争力和有收益的旅游产品。 “老城古巷泉水游”线路目前安排了张家大院、起凤桥9号院和燕喜堂老宅三处独具特色的民居,但这些民居平时并不能进入。“平时,游老城古巷基本上只是‘胡同游’,居民不愿受游客的打扰,我们也没有权力强行入内参观。”济南国信旅行社是此次旅交会唯一指定的“老城古巷泉水游”的接待社,该旅行社总经理张晓国告诉记者,因为旅交会期间与居民作了专门的协调,所以游客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上述三处民宅,平时来参观的游客就没有这个“福气”了。 王晨光副教授认为,在“老城古巷泉水游”的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该片区百姓的参与与收益问题,进而调动其开发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对其经营行为作出规范和管理,不必随时“看脸色”。 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其泉水游产品实际上被条块分割了。市区内的名泉大多在趵突泉公园、五龙潭公园和珍珠泉大院内,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只有黑虎泉泉群和王府池子等任由市民和游客参观,但位置分散,就连许多“老济南”也难以找到其具体的方位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