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夏季来临,酸奶悄然涨价。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今夏各大乳企自称的所谓“高端酸奶”产品明显扩容,通常一杯200克的酸奶价位在10元左右。仔细对比会发现,酸奶价格的高低其实和代表营养价值的“菌种”多少并不成正比关系。知名乳业分析师宋亮指出,国内在酸奶的相关标识规范上确实有所欠缺,相关检查也比较薄弱,因此目前市场上确实出现了普通酸奶换个包装变成高端酸奶的现象。(7月6日《北京青年报》)
普通酸奶换个包装变成高端酸奶,并不是媒体第一次披露。三年前就有一家媒体揭秘:普通酸奶取个洋名,再换上精美的纸盒包装,价格就跟着翻了几倍。事实上,那些所谓的“希腊酸奶”“法式酸奶”等等,不是来自希腊,也不是来自法国,而是一些国内乳企给普通酸奶制造的一个商业卖点,给消费者造成一种高端饮料质量有保证的感觉,两者营养差别不大,价格相对较贵,主要是因为包装与宣传提高了成本。
每当有酸奶内幕的调查或揭秘,媒体记者与相关专家几乎都会提醒消费者严防“假高端”。可消费者有严防“假高端”酸奶的本事吗?市场上的酸奶产品琳琅满目,绝大多数消费者连哪些是真酸奶、哪些是“伪酸奶”都“傻傻分不清”,更遑论区别普通酸奶与高端酸奶了。毕竟,普通消费者不是乳业专家,尽管网上流传着那么多鉴别“宝典”,也压根儿掌握不了辨别酸奶真假、尤其是酸奶高端与否的技巧。
所以说,酸奶“假高端”需要“真监管”。这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该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普通酸奶“换个包装就高端”与“换个包装就涨价”,在本质上有违诚信经营原则。若“假高端”酸奶的价格比普通酸奶高出数倍,更可用投机取巧、价格欺诈来形容。这绝对不能成为一种市场行为,更不能成为市场常态。
监管部门如何进行“真监管”?一方面,相关部门当改变相关检查比较薄弱的局面,对容易以假乱真、换“马甲”涨价的酸奶市场精准出击、常态化检查,时常将“假高端”酸奶打回原形;另一方面,应尽快补上酸奶标识不够规范、有所欠缺的制度漏洞,增加处罚力度,倒逼乳企不敢在酸奶标识上欺骗消费者。除了提高监管力度,相关部门还需要创新检测技术与手段,让“假高端”酸奶在上市之前无法蒙混过关。
相关新闻
-
·酸奶品种眼花缭乱“噱头”众多 专家:谨防“假高端”
-
·高端酸奶除了价高还哪高?
-
·MSH CHINA亮相2017年中国健康保险业创新国际峰会
-
·调查发现:高价酸奶与平价酸奶营养价值相差无几
-
·特殊时期喝酸奶保健还是伤身?
-
·最适合白领减肥的4个方法 简单健身减肥操推荐
-
·正确喝酸奶减肥注意7点 最好别喝黑糖酸奶
-
·自制酸奶的几个疑惑
-
·变形金刚5成了系列终结版,天猫小黑盒发续集?
-
·宝宝喝酸奶容易得蛀牙 每次喝后要用净水漱口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狄克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