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蒋峪公租房位置优越、配套完善,将让千余户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安居梦。
齐鲁晚报济南10月14日讯(记者 喻雯)住房保障、房产交易登记发证、物业管理、住房改革、房屋维修……说起济南市住房保障管理局的工作,每一项都是事关百姓安居,与民生息息相关。
做好房管工作,在济南市住房保障管理局局长刘胜凯看来,说到底就是服务,搞好服务,就是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济南市住房保障管理局2012年启动了“五服务”活动,仅两年多时间,累计推出72项创新服务举措。这些举措是如何做到安居惠民的?服务经验又是如何走出全省走向全国的?13日,记者走进济南市住房保障管理局,深入剖析了政府职能转型、创新服务的经验之谈。
避免保障房成“贫民窟”
质量连续两年全国领先
近日,济南今年公租房申请落下帷幕。房源的优越位置、公廉并轨的人性化政策吸引了近2万人申请,市内各大申请点持续爆棚,这也创下历年来保障房申请之最,公租房申请真正实现了“叫好又叫座”。到年底,又有数千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进新房,真正实现安居梦。
安居为民生之本,这只是济南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缩影。按照济南市住房保障“十二五”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数量要达到24万套1440万平方米,住房保障覆盖率要达到户籍人口的20%;另外,随着“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的开展,约有30%的引进人才需要保障性住房作为过渡用房。
为将这项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上,济南市房管局在规划建设、审核分配、后期管理方面创新服务,让被保障对象安居、乐居、优居。
从群众宜居角度出发,济南市所建设管理的天成新居、清河新居等11个廉租住房小区,全部选址在城市中心优质区位,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完全满足了被保障家庭工作、生活、就医、子女上学等需求。每个廉租住房小区500户左右的设计居住规模,有效促进了被保障家庭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融合。集中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实现了项目选址、住房需求、门槛条件的合理匹配,做到了“叫好又叫座”。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面推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和分户验收制度。济南保障房建设质量连续两年全国领先。
在满足基本居住功能基础上,地热采暖、天然气入户、无障碍通道、健身器材、居民活动室等配套齐全,济南市廉租住房项目真正实现了“ 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2013年,济南市申报的廉租住房项目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多年来,济南市廉租住房入住率始终保持100%。
“六公开”制度保障体系
确保最困难群体得到保障
保障房质量过硬,综合配套完善,自然会吸引众多百姓的申请。在“房少人多”的供求关系下,如何保证公平分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济南市住房保障管理局局长刘胜凯看来,公平分配是住房保障工作的“生命线”。为确保政府有限的资源真正惠及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济南市房管局建立了分配对象、分配标准、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房源、分配结果“六公开”制度保障体系,对各工作环节进行阳光操作,对群众最关注的保障性住房摇号分配进行现场电视、网络直播,充分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申请审核推行联审联查,实行房管、民政、公安、社保、工商、税务等“多部门联审”,通过联合对申请人信息进行比对,确保住房保障资源惠及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分配过程中坚持人性化分组,对老弱病残、优抚对象、先进人物等特殊群体优先摇号选房,确保最困难的群众优先得到保障。
此外,对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实施每平方米使用面积0.8元、1.6元、2.7元的阶梯房价制度;对低保户家庭和低保边缘家庭实施免缴和减半缴纳物业费制度;对特需家庭实施互换或重新申请的调整住房制度。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允许廉租住户落户,有效解决因户籍原因带来的子女上学、低保、就医等一系列关系住户切身利益的难题。引入“志愿者服务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慈善工作站”、“居家养老工作站”、“就业指导服务站”等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为保障对象优居济南创造了条件。几年来,济南市廉租住房小区房租、物业、水电费收缴率均达到100%。
截至目前,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济南市已有10万余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搬进了“配套齐全、居住舒适、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保障房小区,实现安居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