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铭泰上市:通用软件资本突围 |
|
|
铭泰上市:通用软件资本突围 |
|
作者:京永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04/1/8 10:38:17 【字体:小 大】 |
|
2004年元旦,中国人民大学门口,钻出汽车向记者打招呼的交大铭泰总裁及创始人何恩培除了衬衣加T恤的打扮在严冬的北京让人觉得怵目外,看不出他有任何变化。 但何恩培认为这个元旦不一样。 就在两天前,在香港的何恩培终于从香港联交所获悉:交大铭泰招股说明书登记为合法,并将于2004年1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股票代号为8148。 2001年以来,软件领域的并购、上市消息不断。有人认为,2002年将是中国“软件业的春天”,中国通用软件企业将群体上市。但随着IT经济泡沫的崩溃,2002~2003年对于中国通用软件来说是却如雾中穿梭、春寒料峭,包括瑞星、金山在内的国内通用软件企业上市之路均无进展。 铭泰在2004年初上市,给通用软件业界注入了一剂兴奋剂:这将是中国通用软件资本突围的第一枪。 长期关注中国高新产业发展的中国人民大学宋彪博士认为:长期囿于规模小,同业竞争严重,遭受盗版冲击的中国通用软件业有望在2004年实现在资本市场的整体突围。
七年上市梦 交大铭泰以红筹股上市,IPO之后香港实达占32%,以何恩培为首的创业者持股10%,上海交大持股11%,其他投资者15%,公众发行是32%。 1997年10月,何恩培与铭泰其他四位创业者在中关村一间9平米的地下室里创办了名为“铭泰科技”的公司。 历时1年,在公司的第一个产品《东方快车》推出之际,创业时的资金已经所剩无几。实达集团这时候找到铭泰,投资1200万元获得了铭泰的51%股份。铭泰科技更名为实达铭泰。 这笔钱让铭泰在中关村数以百计的软件公司中脱颖而出,实达铭泰随后进行了一系列资本运作:1999年,香港实达科技入股铭泰,现金注入1000多万港元;200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入股铭泰科技20%股权,公司更名为交大铭泰。 交大铭泰的股权结构变为:香港实达科技持股40%,成为交大铭泰最大的股东,上海交大持股20%,何恩铭等管理层持股30%,其余为包括原实达集团在内的其他股东持有。而据当时的消息称,交大可能随时增资,使铭泰成为名副其实的交大铭泰。 交大注资后,何恩培认为铭泰上市的时机已经成熟。从2002年初开始,交大铭泰就开始为上市做准备,目标锁定在香港创业板。当时计划筹集近亿元资金,相关表格资料于2002年底提交联交所。 但今年4月中旬,由于非典原因,全球资本市场普遍低迷,不能筹集预期的资金。此时,交大铭泰的投资者对公司是否继续上市产生分歧,一部分投资者甚至对何恩培说:“先不上市了,公司发展需要多少钱,我们继续投入。” 但何恩培认为必须上市:“要在5到10年内将公司做到10亿到15亿的规模,必须进一步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争论的过程中,铭泰提交的表格已经到期,要上市必须重新提交表格。 在何恩培的力主下,2003年9月,铭泰上市表格再次递到联交所。这次审批相当顺利,而在路演过程中,投资者对于“铭泰信息本地化”的商业模式相当看好,所募集资金投向也得到投者的认同。 据何恩培透露,交大铭泰此次上市将配售7000万股予专业投资者、机构性投资者及私人投资者。根据每股配售价下限0.43港元计算,在扣除有关开支后,集资总额估计约达3100万港元。
集中翻译产业 七年一梦,上市终于成为现实,何恩培颇多感慨:“我现在丝毫不觉得兴奋,因为我肩头的担子变得更多了,我必须将钱花到最见效益的地方,为投资者带来最大的回报。” 2003年4月,交大铭泰曾进行了一次上市前的改制,将公司按业务分成四大块:信息本地化、信息安全、通用软件和数字娱乐。何恩培表示,募集到3000万元资金将用于加强后台的平台建设,并大力营造公司的品牌形象。 来自铭泰内部的消息透露:铭泰成功上市之后,将以“东方快车”、雅信CAT专业翻译软件为龙头,以“东方翻译工厂”、“东方洋话”为后盾,全面进军计算机辅助翻译及高中低端翻译软件和服务领域。 据ABI公司统计:2005年,全球翻译产业(包括翻译服务)预计产值将达279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大约占9%,大约有210亿元的市场,铭泰的东方翻译工厂意在切分此块大蛋糕。 据铭泰调研的结果显示:目前国内翻译公司大约有25000家,但这些公司的规模都太小,不足以形成规模化经营,进行集约化管理。东方翻译工厂将把国内这些资源进行整合:由铭泰提供信息本地化平台,建立巨大的翻译数据库,对各翻译公司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而这些翻译公司从事具体的翻译工作,向铭泰提交5%~10%的佣金。同时,铭泰还将成建覆盖全国的翻译连锁网络:各翻译公司递交申请,由铭泰经过一定程序审批,成为东方翻译工厂的连锁机构,这些连锁机构能优先接到由铭泰发给的订单。 何恩培表示,上市筹集的资金还将用于建立“东方翻译工厂”的直营店。据何称,东方翻译工厂目前已经形成10000人的规模,成员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到2003年,企业将实现销售额3000万元。 何恩培表示:随着全球化业务的拓展,尤其是世界500强大量进入中国,其翻译和本地化翻译服务需求旺盛,东方翻译工厂的连锁服务将拓展英、日、法、韩等多种语言的翻译服务。
通用软件资本突围 宋彪博士认为,软件企业上市的门槛大都是自身局限,而铭泰的上市开拓了中国通用软件资本突围的一条新路。 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即通常所说的18号文)为软件企业上市创造条件作了如下规定:第一,尽快开辟证券市场创业板。软件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凡符合证券市场创业板条件上市条件的,应优先予以安排;第二,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及人才优势的软件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可由投资方自行商定;第三,支持软件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经审核符合境外上市资格的软件企业,均可允许到境外申请上市筹资。 同时,国家还鼓励建立软件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对软件产业的风险投资。 此前,在上市审批时,作为中小型的民营软件企业总是排在后面。 宋彪认为,从政策层面上已经解决了上市过程中的区别对待问题,软件企业政策优惠比较多,通用软件企业上市的机遇已经来临。 瑞星表示,它们将争取今年进入资本市场。金山总裁雷军曾对媒体记者说:“金山融资完全没有问题,主板不行还可以上H股。” 而据经历多资本运作的连邦软件公司内部消息显示,连邦一直在进行上市筹备,目前已经进入上市的关键时刻,今年上半年将有望登陆香港创业板。 |
|
文章录入:IntoNET 责任编辑:IntoNET |
|
|
上一篇文章: 7日硬件行情内存开涨 下一篇文章: 中软总公司谢幕 |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