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在美控告中芯国际侵犯其专利及窃取商业秘密,上海和台湾的芯片界的反映却是对中芯国际一致看好。明确的说,与台积电对薄共堂是中芯国际执行长张汝京意料之事,并且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台积电终于把中芯国际视同对手”。台积电、联电“晶圆双雄”主宰的芯片代工格局也许会因中芯国际的崛起而改变。这纸诉讼,是中芯国际成长中绕不开的邪恶。
其“邪恶”在于,尽管台积电所提出的终判禁制令(Permanent Injunction)必须等到法院作出判决才能生效,而法院的裁决会旷日持久,但台积电选择在中芯国际中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前提出诉讼,目的昭然若揭。第一,提升中芯国际筹资的难度。芯片业被喻为“印钞机”也被称为“吞金兽”,投资巨大。为了筹集资金,中芯国际准备明年初在中国香港和美国两地上市,筹资7.5亿~10亿美元。如果能延缓其上市或拉低股价,中芯国际迅猛发展的速度将有所挟制。同时,可能会因为资金的缺乏和股权“低位”,阻止台积电的优秀人才被挖。第二,希望起到告警作用,警告北美的客户群不要被中芯的低价接单策略诱惑。
但中芯国际要迅猛发展,这纸诉讼张汝京避免不了,也在整个芯片业界的意料之中。
当年张汝京大张旗鼓在上海设立芯片代工厂时,虽然谦虚的说:“中芯国际离台积电还很远”,但言谈之间已经把台积电当作追赶的目标。几年后的今天,中芯国际在上海的3个8寸芯片厂均已进入量产阶段,位于北京的三座12寸芯片厂的厂房正在兴建中。2003年9月,中芯国际以私募形式发行新股集资约6.3亿美元,用于在上海3家工厂的产能扩充及北京12寸芯片厂建设。10月24日,中芯国际收购摩托罗拉天津芯片厂,根据双方协议,摩托罗拉将MOS17半导体前工序生产厂转移给中芯国际,换取其股份,中芯国际负责扩建并运营该厂。由此,中芯国际在内地拥有7个芯片工厂。张汝京雄心勃勃想在“内地打造一个台积电”。
相比于其他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实行低价抢单策略,特别是中芯国际已经具备了承接美国客户先进制程订单,加上美国的晶圆代工客户看重中国内地庞大的消费市场,将提高对中芯国际的产能依赖。今年第2季度中芯国际取得台积电客户一笔颇大的订单,同时陆续有一些台积电的主要客户群前往测试订单。所以尽管目前中芯国际在世界上仅占在5%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台积电和联电分别高达50%、 20%,但中芯国际的凶猛势头,仍令台积电,联电侧目。这纸诉讼只不过证明,中芯国际开始与台积电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因为没有人会起诉一个不起眼的对手。
既然已经视为对手,高科技界打击竞争对手惯用的商业手段是“知识产权纠纷”。英特尔告威盛,思科诉华为无出此列。芯片业人员在芯片代工企业间跳来跳去被业内视为“正常”。像中芯这样具有台湾资金与技术的晶圆代工厂,其经营团队的核心技术多来自于台积电及联电,只要其产品迈向国际化,威胁到“晶圆双雄”的市场,台积电和联电必然祭出专利权的箝制。这次关于“中芯国际通过各种不当的方式取得台积电商业秘密及侵犯台积电专利,如已延揽超过100名以上台积电员工,且要求部分人员为其提供台积电商业秘密”的指责就是台积电不得不做出的反击。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诉讼案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当然其诉讼结果,还不能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