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济南商务网 | 企业在线 | 《商务纵横》 | 财智商务论坛 | 服务直通车 | 泉城数码摄影展 | 商务博客 | 商务数码城 | 泉城名店街 | 
济南机器人编程教育领先服务商
最新公告:     经授权的企业可以在本网站自助发布企业信息,请与网管联系  [济南商务网  2009年3月13日]        
您现在的位置: 济南商务网-《商务纵横》 >> 《商务纵横》 >> 企业之窗 >> 企业管理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产业集群将成为下一轮增长的火车头
产业集群将成为下一轮增长的火车头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05/7/17 9:42:37      【字体:
   产业集群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产业集群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关键在于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否转型。
    产业集群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世界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往往都是依托于一个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降低成本,也就是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还可以“促进技术交流”、“促进创新”。我国经济20多年的经验也表明,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台阶上得快的地区,也就是产业集群发展快的地区,目前,广东和浙江地区,大约一半以上的经济是产业集群做出的贡献。
    广东、浙江的产业集群基本上是自发的、一个村一个镇为特点。青岛的产业集群主要是石化、造船、港口等产业,与衬衣、袜子的加工方式不同,规模大、资金密度高,发展方式不一样,发展范围也不一样,青岛的模式往往是一个大龙头企业加上一批配套企业,这些集群的特点是,往往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不够,要加上地方政府的力量。例如政府在环境、在基础设施上的努力,相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言,政府的作用会更大一些。
    产业集群本身也有起步、成长、发展、成熟、衰落这样一个过程,地方政府一般会做一些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让产业集群可以更长时间的持续和发展。
    产业集群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一种是创新型的,而我们国家目前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价、地价的上升,生产成本为依托的这种产业集群如果不能及时转型,成为一个创新型的产业集群,那么就有可能会逐步衰落。
    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我国工业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从轻纺为代表的轻工业转到重化工业阶段,产业集群如何走好转型这一步,值得关注。中国产业集群有其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在,我们再搞产业集群不能延续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新形势下,要搞开放型的产业集群,应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发展产业集群。要围绕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形成、上下游衔接等重大问题,研究在国际分工中发展和壮大我们的产业集群。

王昌林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 研究院产业所副所长
产业集群与高新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可大致分为几类:产品或原材料供应型;价值链型,(如硅谷等);要素密集型,如劳动密集、技密集型等。
    他们的形成大致有三类:一是市场自发形成,二是政府推动形成,三是市场、政府推动相结合推动而成。政府作用主要在投资环境的完善,当然有时也需要直接投资,但主要作用不在于此。
    特别要注意的是,很多高新区不是集群,而只是积聚,要建一些集群化的发展基地,还有相当距离。如目前共有生物园区64个,但总体产值不大,出现了地区之间“高水平重复建设”。因此,产业既要扎堆,更要有联系。有些产品,个性化很突出,不宜集群化。

张文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
集群不是“扎堆”

    各地结合“十一五”计划,都把产业集群列入规划,如福建省,甘肃兰州市等。
    产业扎堆,并不是新东西,计划经济时,就有许多好规划,如哈尔滨动力区,西安电工街,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扎堆并不意味着就是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浙江有制造业集群149个,全部产值超过1万亿,约占全省GDP的50%。广东也有一大批。江苏有110个,4.6万个企业,产值达到5000多亿。
    产业集群可分四大类:
    第一类,市场主导型,或营销主导型,浙是典型代表,专业市场加民营甚至字画作坊,形成的集群。
    第二类,外资主导型,广东、江苏、外商投资一个带头,一群跟进,促成集群,加入全球化。
    第三类,资源或传统主导,像佛山陶瓷,中关村科技产业等。
    第四类,大企业主导。又有以下几种情况:本土大企业主导,如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形成家电集群,营销主导,不是政府主导,浙江营销人员是企业家,营销人员常说,“厂长是我雇的。”外资主导,IT成集群的昆山,政府起到很大作用,不在产业选择,而是招商力度,投资环境。
    在本土大企业带动中,企业家作用大,甚至是决定性的;政府创良好环境亦很重要。要处理好当地产业与五年计划关系:集群化基本上是市场产物,政府也可以有所作为,不能等同于搞工业园、具有产业特色的工业园,不是搞一个软件园,就是软件集群,产业集群是市场、企业家选择的结果,通过企业家的启动作用,逐步形成区域创新体系。
    产业集群,与企业家的关系很重要,这一点还没引起重视。青岛被评为企业家最满意的城市,这是非常重要的,某类产业出一群企业家,产业集群,就是企业家集群,好莱坞是电影产业集群,电影产业企业家集群,硅谷也是如此,关键在于激发企业家精神,而促进企业家精神实现,金融支持很重要,比产业选择(规划)更重要。

樊海宏 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
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的两个阶段

    产业集群在江苏省占整体经济的规模为1/10,江苏的主要做法是: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导。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江苏是分散办乡镇企业,村村冒烟。后来开始创建开发区、工业园区,从分散到集中,但这还不是产业集群。
    第二个阶段,是由集中办企业,到集中办产业。通过产业链,将企业连接起来。许多企业加强了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对滞后地区,发展“一地一品”,这在苏北很明显。
    江苏今后的思路是:重点培育100个集群,提高集群内涵。政府以服务、引导为主。不是制造集群,而是发现、带动产业化形成。

张国清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关注产业集群的集群

    很少见到对产业集群的集群的研究。在关注产业集群共性时,要关注每个集群的文化个性,若干个集群形成的集群的共性与个性。
    其次,希望关注支撑产业集群的技术基础,以及技术溢出和扩散。如被集群内充分吸收,就能提高效率,政府要做大“集群”。
    其实,企业非常关心集群内的交易成本,内部成本要低于市场,小于社会,存在就有价值,否则没有价值。

谢鹏飞 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差距是对品牌的认识

    不是所有产业都要核心技术,很多产业,如停留在加工层面,就不再是扁平化的,而是纵向分工,如美国,工业很发达,但饮料快餐等,同样拥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不断提升经营水平,获取最大利益。广东的主要差距是对品牌的认识,把品牌作为修饰性的东西,实施国际品牌能力远远不够,靠单个企业难以实现,但汇集集群力量,有可能。
    目前就许多产业的产品而言,广东省已经占到了全国市场的30%-50%,钟表等甚至占到了世界的80%,但是在国内乃至世界市场上,我们却很少看见广东的自主品牌产品,这说明绝大部分都只是在为国际品牌打工。
    广东经济发展最大的缺陷就是缺少知名企业与知名品牌。我们认为,可以汇集区域资源优势,实施我们的区域品牌战略,创建区域品牌是广东产业集群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

郭占恒 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政府要为产业集群升级做好服务

    浙江习惯用“块状经济”,而不用产业集群这个词。和青岛的以大为主不同,浙江以小为主,特点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端型,技术含量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的“块状”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大企业正在成长,正泰、德力西等大企业,年产值已近100亿,到了出大企业的时候;其次,产业链正在拉长,正泰在做中、高压,绍兴一些企业从纺织原料向服装延伸。第三,外向度正在提高,著名的义乌输往国际市场的产品超过50%。
    当然,也有不少新问题,主要是产业层次比较低,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等等。尤其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制约,特别是今年欧美的严重压力,此外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也很严重,土地、电力、资金紧缺。
    为此,浙江的对策是,要主动放弃一批高消耗产业,要改造提升一部分“块状”。寻找机会,创造一批新的块状,如杭州的软件。加快区域共性技术的开发,实施品牌战略,考虑区域性品牌,实现品牌大省。
    为块状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都不是政府计划的,政府计划的都没有很好的实现。几百个产业集群,都是市场、企业、消费者选择的结果。下一步,按市场要求,政府积极引导,在土地供应,统一规划,投资门槛,环保标准等产业政策导向上,在基础设施,培养人才等方面,都要为产业的升级发展做更好的服务。

冯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
产业集群与新型工业化

    美国制造业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衰落,说明传统大企业模式的式微,而90年代开始复兴,其实是竞争新模式显出生机。而意大利的大量产业集群,长达150年不衰,其特点是网络化小企业集群。日本恰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美形成挑战,典型的产业集群如丰田城。
    可以说,产业集群的消长,不仅是制造业转移问题,而是竞争模式的问题。大家知道,竞争主要有四要素:资本、劳动、技术、组织(包括内部和外部)。产业集群的魅力在于分工,而开放有利于增强网络化协作,过去多数情况下是形成全能化企业,以单个企业带动相关产业或整个地区的竞争力的增强。其实,企业与地区增长过程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的。特别重要的是,创新型企业的动态过程推动了规模更大的产业发展。
    最重要的是创新,国内现主要是创新能力不够,联合创新能力是地区竞争优势的基础。下面提出几个观点:
    其一,政策关注重点,不应仅停留在现有大企业,更重要的是不断创造新的动态过程,硅谷是公认的产业集群发展成功模式,这里3/4的企业是过去15年产生的,而同类企业在德国仅有1/4。
    其二,关心企业能力与地区能力的良性循环互动。
    其三,创新型企业是形成集群动态的发动机,对这些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四,开放系统是发挥集群效应的关健因素。
    其五,政府作用的重点,在于解决内部与外部在动态过程中的矛盾,创造好的内外环境,为企业间协同发展提供便利等。
    产业集群发展不能延续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发展模式,而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建立开放性的系统。开放性系统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内部的市场化。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竞争的供货关系,而不存在资本的纽带关系。
    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除了引导和外部服务以外,最为重要的是进行集群发展的规划,特别是产业集群在空间上的分布,进行相应的协调。

文章录入:IntoNET    责任编辑:IntoNET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推荐网址:百度 搜狗 360搜 济南岗亭 济南建设信息网 济南机器人编程培训 济南青少年机器人教育 乐高机器人 济南护栏
    济南吊篮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猫 济南乐高教育 搜车网  济南消费网 中国汽车交易网

     走进互联网
     感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