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面对发展困局 联想如何复制联想?
神州数码业务亏损、管理层人员变动;联想集团逆势而上,拿出的仍是一份令人满意的财务报告。在大联想分拆发展的路径上,实业家柳传志碰到了新问题……
新近公布的两份财报无疑向联想控股提出了再次审视自己构架的要求。
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神州数码当季亏损1.49亿港元。主要原因出在占集团销 售83%的分销业务上;截至今年3月31日的首季季报,神码盈利也不过1.81亿港元。同时,据媒体报道,神州数码集团副总裁于立山已低调辞去上市公司执行董事等要职。
尽管神州数码方面称,于立山辞去执行董事是两年一度的董事会改选的正常结果。但业内人士认为,于退出执委会与其主管的分销业务在本季出现亏损不无关系。
而同期的联想集团财报却呈逆势增长。尤其是在SARS疫情发生重大影响的时候,联想集团整体营业额达53.4亿港元,仍较去年同期上升11.4%;利润2.7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其中,核心业务(台式电脑)的销量增长达21.6%,这使得利润持续攀升。
分销业务是联想20年发展史中相当重要的一笔,神州数码麾下的这项业务出现亏损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话题。而联想集团从事的电脑制造和分销一样被视为传统产业,但在发布财报时,却总能给市场一份不输于大势的业绩。
从原联想集团改变为今天这样的结构——联想控股下辖联想集团、神州数码及其他四块新拓展业务——至今已三年有余,联想这个中关村的符号企业仍在柳传志的规划中试探前行。当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时,某一分支业务的成败当然不能仅从这部分业务的领导人身上寻找原因,更复杂的行业周期和资源继承都作用于最后的结果,虽然考量的指标只有一个——业绩报告。
神州数码:依旧在寻找
尽管二季度神州数码总营业收入出现了15.8%的增长,但依然无法抵挡分销拨备带来的亏损。造成分销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神州数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郭为解释说,SARS导致手机售价降低,其中手机业务经营亏损1700万元,另外为该业务作出额外拨备9500万元;而为部分客户应收账款作出的额外拨备,金额也达6000万元,公司正在追收到期的款项,“手机价格平均下跌30%,目前手机业务的销售人员已减少一半,但我们估计第三、四季度业务可以恢复正常”。
与之相应,有消息称,来自瑞银证券的一份报告引述神州数码管理层的话指出,神州数码计划结束旗下的手机分销业务,原因是中国内地手机市场竞争剧烈,市场增长放缓。但此说随即被神州数码新闻发言人否认:“公司目前无意终止手机分销业务,现时将集中精力清理库存。”随后该公司市场部再次否认了这个消息,只是说“神码正在集中精力清理因SARS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大量手机库存产品”。
神州数码做不做手机这个问题,并非市场人士过分敏感了。因为神州数码的同门兄弟联想集团准备通过收购打进手机市场,而分拆时约定的“神州数码三年内不能做产品”的协议亦已到期,神码有意染指手机制造也在情理之中。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没有对其网开一面,拥有庞大渠道优势的神州数码在代销手机方面的收获不如预期,因此它调整自己的手机代理结构并不令人惊奇——前段时间,该公司宣布全面代理长城电脑的渠道就引发了外界的无数想象,更何况手机业务调整。
无论是手机代理还是包销长城电脑,在市场看来,这都是神州数码意欲染指热门产品制造的迹象。其实,神码早已意识到分销业态在未来将日趋式微,因此它还确定了软件和网络两大业务。但无奈这两部分发展太慢,在2002年度这两块业务的销售收入仅占集团总收入??107.6亿港元??不到20%。
辞去董事职务的于立山早前负责的系统集成部门正是神州数码软件和网络业务的前身。在今年6月份发布2003年战略的时候,郭为亲自担任软件集团总裁,林杨则担纲网络集团总裁。郭解释这项人事任命时说:“因为这两部分业务是神码的重中之重,所以由我们两人亲力亲为。”
和踯躅前行但总有希望而排位居前的联想集团相比,从原联想集团分拆出来已有三年的神州数码显然还在寻找自己的位置。神州数码与联想集团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软件、服务这些朝阳产业,郭为说:“分拆必须要过的一关就是感情关。”站在一个距离企业利益稍远的位置来审视联想系旗下的这两家公司,舵手柳传志此刻面对的问题并不比三年前做出分拆决定时更简单。
联想集团:技术就是未来
因为非典,2003年的暑假不如往年那样完美,但联想集团的“暑期促销”还是按计划开始了,并且比往年的力度更大。因为有配合英特尔迅驰无线概念的“任意通”无线互联系统的参与,使得原本偏重于低价砸市场的“暑促”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意味。
当然,这都服务于联想从“贸工技”向“技工贸”转型的决心。种种迹象表明,联想正努力扭转用户对联想“国内品牌没什么技术”的印象。与以往凭借超过30%的市场份额获得同行、客户的尊重不同,联想更想让大家知道的是——终端厂商只有主动出击,从自主研发技术与产品入手,丰富现实资源,整合上游资源,才能获得市场机会。
杨元庆对于外界仍把联想定义为一家“电脑生产商”很是不平,公开表示“我对这个说法很遗憾”。在去年联想技术大会之后,今年7月份联想又开始在全国七个大区进行技术巡展,所到之处展示产品、召集渠道商、拜会当地政府,所作所为已然超脱于一个“电脑生产商”。
联想集团的确在改变自己。靠组装赚钱、与上游厂商结成紧密联盟的中关村传统IT运作模式对于一个想做长线的公司来说,几乎是死路一条。因此,当中国关联应用同盟“闪联”刚刚宣布成立不足一月,联想就在其全国巡展的首站上海提出“希望闪联标志产品年内上市”的设想。
联想集团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总经理夏?D表示,对于联想这样的品牌,较高的性价比是产品成功的根本。“未来的技术方向是无线,我们在这个市场上下了决心投入做研发,就是为了使联想在行业内争取到更大的发言权。在舆论影响力的基础上,市场自然就上来了。”
杨元庆上任三年以来,逐步搭建着自己设想的新联想。但即使每个财季他都能交给投资人一份不输于大市的财报,即使第二名距离联想的市场占有率仍有相当距离,联想依旧不能说是一家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技术型公司”——杨元庆反复强调的是“使联想转型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这依然表明了核心技术的欠缺。
联想控股:低调背后的试探
即使没有联想控股,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也足以令柳传志在创造欲、个人成就和社会贡献上安枕无忧了,但这显然不符合柳传志的性格。实际上,联想控股这个舞台未尝不是他本人和商业谋略进一步成长的需要——一件事做到了极限,只有突破到另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再显身手才能获得新乐趣。
联想控股旗下另外四家公司——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志勤美集和金白领是柳传志目前的主战场。尽管联想控股没有公开谈论过这四家公司的未来,但从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的发展过程来看,外界普遍认为,以联想控股为平台的联想系公司未来将进军国际市场,以分拆形式各自上市并不意外。
在这个层面上应如此理解联想的故事——当柳传志把一个联想的成功复制成多个联想的成功时,他才会认为自己是在“二次创业”。在这之前,柳传志不愿意就联想控股过多公开谈论。该公司的解释是,“没想清楚的事,他不会说”。
与已然成熟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不同,控股旗下的其他几家公司保持了一致的低调。只是类似“联想进军乳制品行业,正和某某奶粉品牌谈收购”、“联想房地产投资70亿在全国买地”等未证实消息不时流传于业内。
目前位于中关村融科资讯中心十层的联想控股下辖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融科智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北京金白领餐饮有限公司,除去前两者所从事的IT是联想赖以起家的主业,其余四家分布在彼此相差较远的综合投资、地产、餐饮服务和物流领域。
这四家公司皆源起于老联想,可以说是柳传志在中关村多年经营的副业所致。
成立于2001年6月的融科智地,前身为联想科技园公司,从事联想自有物业的规划建设,已开发了近150万平方米的项目。坐落于上地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两家公司的总部大厦、联想在深圳的工厂园区都是由其开发的。对于外界流传言之凿凿的“联想买地”说,联想控股内部人士称:“地产做大肯定是个方向,但眼前的目标是把融科资讯中心C座做好。”
志勤美集是联想控股与美国东方海皇NOL旗下子公司——美集物流公司APLL,新加坡上市公司??在2002年6月共同投资成立的,其前身是联想进出口有限公司。老联想当初之所以成立这样一家公司,也是因为联想的IT业务本身物流量相当大,为解决企业自身困难,才有了物流公司。志勤美集已在深圳、香港、上海设立了物流运作平台,业务范围包括国内和远洋公路、内陆、水陆及空运、货运代理、仓储、堆场和报关服务。
“金白领”在上地、中关村一带名气不差。在2001年5月注册成立之前,它的身份是1992年3月成立的联想集团员工餐厅。1992年时,还是中科院院办企业的联想不大会从这个员工餐厅赚钱;但10年之后,“金白领”2002收入已达到一个亿,而且利润率并不比卖电脑、做分销差。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金白领有100余家直营连锁店。
相形之下,成立于网络高潮期的联想投资与联想自身的IT色彩最为吻合。据悉,投资公司目前管理和运作资金超过1亿美元,重点投资于一些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公司,“偏重IT领域,兼顾非IT领域”,已做的项目有上海华虹、科大讯飞、卓越网、中讯、光桥科技等14家。
“复制联想”,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其基础仍在于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拆的成功。这两家公司的业绩不单支撑着联想多元化发展,而且给联想控股未来的分拆提供范例。然而实施过程中,诸多不可控的因素结合,也许会抹杀掉当初精彩的分拆。在大联想财务和投资分化的当口,“统领全局、涉足更多领域的实业家”柳传志应该有自己的新想法。(经济观察报 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