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济南商务网 | 企业在线 | 《商务纵横》 | 财智商务论坛 | 服务直通车 | 泉城数码摄影展 | 商务博客 | 商务数码城 | 泉城名店街 | 
济南机器人编程教育领先服务商
最新公告:     经授权的企业可以在本网站自助发布企业信息,请与网管联系  [济南商务网  2009年3月13日]        
您现在的位置: 济南商务网-《商务纵横》 >> 《商务纵横》 >> 企业之窗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最新推荐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软银输血怡亚通
软银输血怡亚通
作者:王志灵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06/6/27 9:41:00      【字体:

 软银输血怡亚通
  软银将出资约1亿元人民币,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入股怡亚通
  
  本报记者 王志灵 深圳、上海报道
    
  外资哄抢中国物流市场。目前我国有73万多家物流企业,单家市场份额超过2%的却没有。其中680家外资企业,却拥有高达8%的市场份额。
       
  刚刚获得国际投资巨头软银的输血,深圳怡亚通供应链集团副总裁印健此刻显得格外轻松。
  软银是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参股怡亚通的。“在软银的帮助下,我们将在一年内实现到纳斯达克上市,发展以建设保税物流园区为核心平台的供应链服务主业。”印健说。
  在我国,还有众多规模类似怡亚通的物流企业依然在等待机会。来自美国仓储教育研究会(WERC)第29届年会的消息显示,众多保险投资基金正在积极寻求在中国进行物流项目投资的机会,一股投资中国的热潮正在美国兴起。
  


  怡亚通的选择
  据一接近怡亚通的人士透露,这次软银将出资约1亿元人民币,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入股怡亚通,在软银的帮助下,怡亚通将在一年内实现到纳斯达克上市。目前该项目还在等待商务部最后审批,约3个月后可确定。
  怡亚通供应链集团是国内最大的供应链服务商。2000年后,怡亚通形成的供应链服务包括提供采购执行、通关、仓储、物流配送,一直到分销执行,贯穿了企业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甚至包括采购与分销过程的资金垫付。
  2005年,怡亚通的销售额达到170亿,比上一年增长了40%多,预计在今年可达到220亿,到2010年实现500亿的销售额。
  而当时随着跨国企业更多的在中国落地以及国内企业的全国扩张加速,第三方物流开始迅速崛起。就在TNT在中国开始汽车物流业务的同时,UPS和DHL等巨头也逐渐扩张第三方物流业务,对国内的供应链企业虎视眈眈。
  卖?还是不卖?这是内地民营物流企业共同面临的抉择。快递业的大田和华宇无疑给诸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巨额套现的典范。
  此时,法国邮政、美国联合仓储经营网络等快递或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积极寻找收购目标,这些国外大佬通常出价不菲,对于业务难有创新、融资困难的民营企业家们诱惑不小。
  “象怡亚通这样自己在市场上摸索了近十年,有政策的支持,有刚刚搭建好的合理业务平台,全国二十多个仓储网点的企业肯定舍不得卖了。”印健说。
  2004年开始,在上海浦东新区外经贸局支持下,怡亚通进驻全国第一个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并于2006年初在浦东成功注册成为国内第一家供应链性质的企业,并成为首个进驻全国物流园区和中心的供应链企业。从此,怡亚通增加以国际采购和保税物流为核心操作平台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在国内,其业务延伸至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甚至成都等内地28个城市。
  在迅速建设起来的基础设施平台上,国际客户资源成了怡亚通的短板。海外上市成了怡亚通2006年的重要任务之一。软银的出现改变了原计划赴香港红筹股主板上市的路径,而是转向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集聚了众多IT业跨国企业,这对怡亚通目前的IT客户群拓展更有帮助,这是软银给怡亚通修改的策略。”知情人士说。
  
  物流民企之困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仅仅是软银,高盛、美国GI等国际投资机构携超过10亿美元的巨款来到内地寻找投资目标。
  据一位投资中介机构人士分析,真正的投资高潮还需要行业通过收购兼并,一批具有投资价值的黑马浮出水面之后。
  “国内的物流民营企业还很弱小,比较强一点的、网络相对完善的企业基本上都被业内巨头盯得很紧;其他企业很少有自己发展做大的意愿,而多数是等着像大田、华宇一样卖个好价钱。”该人士说。
  2005年12月11日起,我国物流业向外资开放已有半年,此间并没有像业界所预计的大洗牌行情的出现。据中国物流网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有73万多家,除少数几家规模较大外,绝大多数还是单纯的运输公司,市场份额超过2%的更是没有;其中的680家外资企业,却拥有高达8%的市场份额。
  国家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中心主任王国文认为,国内的大部分物流企业只是从事圈外的传统物流服务,获取较低的收益。随着国外巨头的渗透,他们利用技术资金和全球网络的优势将吞噬国内物流市场。而随着中国市场的整体开放,国外物流企业的老顾客———国外制造商仍会和他们合作。
  国内中小型民营企业还遭遇诸多发展瓶颈,最大难题就是融资。由于大量资金压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既影响供应链的顺利运转,又导致物流运作的资金成本居高不下,致使物流企业因资金紧张而无法对资讯系统、作业系统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
  事实上,物流业的融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在物流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经销商还款风险、市场风险包括质押品出现销售滞销、质物监管风险以及质物变现风险。传统的企业向银行贷款,一般是以房子、车子等固定资产来抵押,但是内地物流业缺少固定资产,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要求。
  “这种资金需求给国外的投资者留下了很宽松的发挥空间。”王国文认为。
    

文章录入:IntoNET    责任编辑:IntoNET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推荐网址:百度 搜狗 360搜 济南岗亭 济南建设信息网 济南机器人编程培训 济南青少年机器人教育 乐高机器人 济南护栏
    济南吊篮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猫 济南乐高教育 搜车网  济南消费网 中国汽车交易网

     走进互联网
     感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