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欣 摄 |
本报记者 付辉
上海报道
知情人士表示,由于福田在和奔驰的谈判中,提出希望引进奔驰的客车项目,而奔驰希望福田通过接收亚星奔驰达到这一目的,但是格林柯尔正式收购了奔驰亚星的母公司亚星客车,格林柯尔也看中了奔驰。现在双方的障碍正在于此。
随着世界其他汽车厂商已经相继在中国完成布局,尚未完全落地的奔驰正在成为各方争夺的最后一块阵地。

2月24日,业内传出消息———北汽福田与戴姆勒-克莱斯勒(以下简称:戴-克)的谈判出现变故,双方在卡车项目上签订的意向合作面临变数。为应对这场突变,北汽福田专门负责此事的国际合作部高层近日已经相继飞往德国,与奔驰做协商。
知情人士表示,由于福田在和奔驰的谈判中,提出希望引进奔驰的客车项目,而奔驰希望福田通过接收亚星奔驰达到这一目的,但是格林柯尔正式收购了奔驰亚星的母公司亚星客车,格林柯尔也看中了奔驰。现在双方的障碍正在于此。
3月1日,北汽福田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双方的合作确实遇到了一点问题,但是所谓“合作谈崩”的说法有点言过其实,福田和奔驰会根据计划在6月份签署正式合作协议的。
记者就此事向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求证,该公司公关部有关人士表示,不知道双方合作之事。
顾雏军半路杀出
2003年年初,戴-克宣布中国新一轮投资计划。最终戴-克继续选择北汽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同时奔驰与北汽福田开始了重卡项目的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在卡车领域小有建树的福田,提出了更大的野心———希望引进奔驰的客车项目。但是按照中国现行的产业政策,“同一家外商只允许在国内建立两家(含两家)以下生产同类(乘用车、商用车、摩托车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在福田之前,戴-克旗下的奔驰公司已经同东南汽车和亚星汽车分别合资成立了商用车公司,已经不能再有其他的合作伙伴。福田要涉足奔驰客车,只有收购东南和亚星其中的一家。
在此之前,戴-克在中国最早的合资厂———亚星奔驰经营并不成功,在戴-克看来,如果北汽福田能将亚星奔驰收编,戴-克不仅可以拯救亚星奔驰,同时仍然可以在北汽进行商用车尤其是客车的生产,从而完成在中国的商用车布局。
因此,福田接手亚星奔驰,剑指客车市场的计划,被双方提上了谈判桌。
当双方以为一切都会按部就班进行时,半路却杀出了个程咬金。2003年6月,格林柯尔与扬州市政府进行谈判,准备接手亚星客车。与此同时,顾雏军还开始与扬州市政府进行接手亚星奔驰中方股份的谈判。
2002年9月,亚星奔驰与亚星股份签订了亚星奔驰生产8.2米以上城间客车和城市客车,亚星股份生产其他客车的错位竞争协议。按照计划,格林柯尔接手亚星股份之后,这一协议已经不再起作用,具体的操作协议将由格林柯尔进行安排。
有关部门据有关人士透露,顾雏军的计划已经得到扬州市的许可,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双方将与戴-克方面进行沟通,希望能说服奔驰与格林柯尔进行合作。
顾雏军收编亚星股份觊觎亚星奔驰的计划,彻底打乱了福田的战略部署。
目前,奔驰客车旗下有BENS和SETRA两大品牌,两大品牌一直按各自的品牌序列发展,包括了奔驰全系列的客车。1995年,两大品牌成立了evobus公司,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客车企业。
有知情人士表示,北汽福田从一开始,就有借重卡项目进而得到奔驰客车项目的想法。不过格林柯尔更想得到奔驰。因为亚星本来就是客车专业生产厂商,顾雏军接手后,自然不愿意把技术平台最好的亚星奔驰拱手送人。
得亚星而望奔驰
亚星奔驰客车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由江苏亚星集团和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股份公司各出资50%共同组建,生产8-12米客车。此次双方总投资为9550万美元,形成年产整车7000辆和年产底盘12000辆的生产能力。在签约前奔驰内部战略变化,从子公司制转变为事业部制,由于事业部是不可能进行直接对外合作的,所以与奔驰的合作变成与戴-克的合作。2002年9月,德国奔驰、江苏亚星集团与扬州市政府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规定亚星奔驰产品生产范围为8.2米以上的城间客车和所有的城市客车。
据扬州市政府的一位官员介绍,当初合资的时候,亚星是把最优质的资产与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合作的,余下的资产组建成立了于1999年A股上市的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星股份,上市代码600213)。长期以来,亚星奔驰与亚星股份在产品重叠,内部相互竞争等问题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导致曾雄踞中国客车老大的亚星客车经营和销售一蹶不振。
2003年初,作为扬州人的格林柯尔老总顾雏军走到了幕前。同年12月,顾雏军正式入主亚星股份,开始了造车之旅。就在业界关注格林柯尔造车事件的同时,顾雏军早已经把目标瞄准了亚星奔驰。
在收购亚星客车后,格林柯尔的主要力量还是做客车。顾雏军曾公开表示,格林柯尔入主亚星成败的标志,是客车能不能做到中国客车业的旗舰,顾雏军为此付出4个多亿的现金。
据格林柯尔一位原高层透露,顾雏军本人希望自己在5-10年的时间里,能在商用车领域取得一定的市场。入主亚星股份只是其实现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接下来还将进行更大的动作。
克莱斯勒中国战略受挫
亚星奔驰去向未明,已经给戴-克在中国未来的战略带来了影响。继奔驰落地北汽之后,奔驰在中国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戴-克下一步的战略重心将是克莱斯勒。据了解,早在2003年,克莱斯勒公司就与国内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方汽车公司进行过接触,双方在土地使用、合作方式、产品引进等方面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近期将公布一份合作计划,宣布引进克莱斯勒的小型轿车,把戴-克集团在中国的合作由奔驰扩大到克莱斯勒,借以牵引克莱斯勒在北美市场疲软的身影。
亚星奔驰归属悬而未决,目前已经波及到了该项目的实施。这家中国汽车企业一位参与谈判的人士分析,“现在奔驰项目遇到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已经延缓了克莱斯勒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据了解,在戴-克与这家汽车公司进行谈判时,戴-克曾明确表示其股东各方不愿意贸然进入中国市场,要先把奔驰在中国的合作项目做好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合作。
2月26日,戴-克在德国召开董事会,2003年克莱斯勒亏损5.06亿欧元,相对于去年的69亿欧元盈利,今年戴-克集团的盈利为57亿欧元,在缴纳各种税后,其仅有4.5亿欧元的额度用于新的投资。戴克总裁施伦普表示:“我们还不是行业的N0.1,我们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差距。”
近两年在全球范围的赢利状况不佳,戴-克在中国一直采取的是步步为营的战略。每一步都不容有闪失的戴-克,亚星奔驰这一步关键的棋将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