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题栏目 |
 |
 |
相关文章 |
 |
|
|
|
|
 |
如何识破公司的财务蒙骗 |
|
|
如何识破公司的财务蒙骗 |
|
作者:顾乃康 来源:南方日报 时间:2003/10/10 10:12:19 【字体:小 大】 |
|
知识经济管理 顾乃康
投资者经常对那些采用蒙骗手段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深恶痛绝。但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样做的上市公司层出不穷。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高级管理者希望由此而谋取个人的利益和奖金。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具有一股独大的特征,甚至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在人员、资产、财务方面不分彼此,大股东可以随意控制上市公司,其结果是大股东及其代理人更具有激励和可能通过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来“圈钱”,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如果事发几率不高或不易察觉,则这种蒙骗行为将更为严重。 这些蒙骗行为通常具有以下几类。首先,从收入着手,例如,过早地记录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1996年,张家界公司在未开具发票收到款项、土地使用权尚未转让下,将约定的土地转让金确认为当期收入,凭空增加了近8000万元的收入。从收入方面进行蒙骗的行为还包括,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将投资所得记作收入、通过出售低于价值的资产增加收入、使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将现期收入转移到未来等。其次,从费用着手,例如,把现在的费用往前或往后挪移。郑百文公司在上市前曾采用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分摊等方法,虚增利润近2000万元。第三,就是从负债入手,例如,在未来义务仍然存在时,不记录相关的负债和费用、通过变更会计假定来减少负债、制造不存在的销售折扣等。 下面以美国在线公司(AOL)为例看看它是如何作弊的。1994年的美国在线与今天的传媒巨头AOL——时代华纳公司完全不同。人们确实怀疑美国在线能否在与当时规模庞大的对手计算服务公司和奇才公司的竞争中生存。当时,美国在线公司需要投资者输送大量的资本,但同时面临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它烧钱的速度远比订户的付款来得快。如果美国在线采用常规的会计方法,投资者将对这个问题一目了然,并由此而引起股票价格的下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在线决定改变会计的游戏规则,即在1994年,决定将广告成本从当期利润的计算中剔除。它不但不将这些成本作为费用,反而把它们作为长期资产项目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中,以待将来再慢慢分摊。其结果是美国在线公司的销售收人、净收入以及利润在当年就急剧膨胀。1995年,美国在线进一步决定在18个月而不是12个月内,摊销广告成本。1996年,美国在线耀眼的光芒开始暗淡,股票价格跟着频频下挫。随着订户数量的急速增加,它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预料中的结果便是失去大批客户。实际上,在1996年第一季度里,美国在线订户数量的净增长几近为零。公司再度运用上述广告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予以弥补,将摊销的时期从18个月增加到24个月。那些原先一直对美国在线看好的人终于忍无可忍,他们纷纷抛售股票,将股票价格从1996年5月的最高点75美元一路杀到同年9月仅剩25美元。公司能否生存顿时成了争议性的问题。投资者除了担心订户增长疲软外,还担心摊销美国在线已经转移到未来的3.85亿美元的广告成本会对将来的盈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年10月,管理层不得不又回到正常的会计制度上来以扭转公司的被动局面——将3.85亿美元的广告成本作为一次性的、不再发生的重组费用注销。在好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在线送给潜在的用户数以百万张计的计算机软盘,并通过顺延这些广告成本来夸大盈利数字。这使得它看上去具有更高的利润率,由此来帮助它增发股票,募集增长以及兼并其他公司所需的现金。 2000年5月,美国在线公司的上述行为受到了证管部门的关注,并被处以360万美元的罚款,并宣布将由费用造假所产生的额外收入记作损失。好在自始至终,美国在线公司都十分强调其业务的发展,并且没有在销售收入上弄虚作假,因此,在经历了1996年的震荡后,逐渐取得因特网数据供应商的领先地位。投资者也随着股票价格从1996年最低点上升了近20倍,获得了优厚的回报。美国在线最终购并了网景公司和它的宿敌计算服务公司,还吞下了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公司。 哪些公司更会采取蒙骗的手段欺骗投资者呢?美国会计实务专家施力特认为,那些缺乏独立董事和缺乏能干又独立的外部审计的公司,或者管理层面临极度竞争压力的公司,或者管理层成员具有不诚信记录或迹象的公司更易采用财务骗术。此外,还需要对这几类公司保持警惕:曾高速成长但目前的成长开始趋缓的公司、苦苦谋求生存的公司、新上市的公司以及一股独大或股权集中的公司。 作者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 |
|
文章录入:太阳神 责任编辑:太阳神 |
|
|
上一篇文章: 杨澜吴征分道? 下一篇文章: 仰融自述出局内幕 |
|
|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