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张旭东 王宇)中国人民银行30日宣布,从2007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在年内第6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次国务院20日宣布调减利息税和央行加息,仅仅间隔10天。此间市场人士认为,最近货币政策出台之频繁,实为近年来所罕见。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2%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央行称,此举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猛药”。不过,从去年开始,面对银行体系不断增长的流动性,央行已明确表示,如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属于“微调”政策。
名词解释
何谓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商业银行资金,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新闻分析
此次上调将冻结银行千亿资金
对于再度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央行30日表示,此举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的执行日也恰好与国务院调减利息税实施日相同。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减少全社会的流动性。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央行将再次深度冻结银行近千亿元资金。
防控经济转向过热的重要手段
本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1.9%,季度增速创近10年来的新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半年上涨3.2%,其中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4%,创32个月以来新高。
在这种形势下,用好货币政策是遏制流动性过剩、防控经济转向过热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央行已频繁运用央行票据、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以冻结银行资金,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力促国际收支平衡,从源头上遏制流动性过剩。
如今,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金融机构执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标准已逼近10年来历史高点。这不仅显示货币政策紧缩流动性再度发力,同时也意味着央行执行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将日渐发挥累积效力。